(相關資料圖)
8月29日晚,金凱生科(301509.SZ)披露了上市后的首份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雙增,其中,營業收入4.32億元,同比增長15.24%;歸母凈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12.06%。
金凱生科主要為全球原研藥廠的新藥研發項目提供小分子藥物中間體以及少量原料藥的定制研發生產服務,核心產品應用于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腎臟疾病、白血病、貧血癥、免疫系統疾病等多個疾病治療領域。公司與包括拜耳、強生、諾華、阿斯利康、輝瑞、默克、GSK、禮來、武田等國際大型醫藥及生物制藥集團,ConcertPharmaceutical、Biogen、Principia、等特色治療領域的創新藥企業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
作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專業技術創新中心、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金凱生科已取得多項國內發明專利授權,同時掌握包括氟化反應等多種技術能力。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取得國內專利共計32項,包括23項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項國際發明專利授權,核心技術具有先進性。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金凱生科能夠自主研發眾多小分子化合物的工藝路線,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瓶頸,并利用公司全面的反應能力保證研發的技術路線得以實施。公司掌握包括氟化反應、氯化反應、光氣化反應、硼酸化反應、低溫反應、手性合成等多種技術能力,其中在氟化領域,公司的氟化氫氟化、氟化鉀氟化、四氟化硫氟化、特殊氟化劑氟化(如氟化氫吡啶、氟化氫三乙胺等)以及電解氟化等特色工藝技術,可為客戶在含氟藥物領域提供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安全環保的中間體或原料藥定制研發、生產服務。
立足行業前景看,根據Frost&Sullivan的預測,全球醫藥市場的規模將于2025年達到17,188億美元,全球化學藥市場規模將于2025年達到11,778億美元。同時,伴隨全球醫藥市場的持續增長以及藥物研發成本升高、研發難度增大、全球新藥研發格局快速變化,制藥公司將化合物合成和篩選、藥代藥理評價、原料藥和制劑的工藝研發和生產等環節進行外包,CDMO企業有望明顯受益,而金凱生科依托自身在業務協同、客戶資源、工藝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比較競爭優勢,將迎來新一輪上行周期。
(編輯 田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