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金公司發布研報稱,根據測算,2025年磷酸鐵鋰和三元正極材料需求量有望提升至184/142萬噸,2022-2025年CAGR分別為43%/31%,預計正極材料全球需求仍具較大成長空間,行業規劃產能在未來三年逐步釋放,能夠滿足正極材料需求。在全球鋰電需求高增、行業產能加速落地、產業鏈加碼國際化的背景下,高鎳三元、磷酸錳鐵鋰等新技術領先或者具有國際化先發布局優勢的正極材料企業有望迎來alpha成長機遇。
中金公司主要觀點如下:
鐵鋰和三元材料占據主流,新型正極材料逐步實現產業化。磷酸鐵鋰憑借成本與安全性優勢,近年來裝機占比大幅提升,2022年裝機占比近60%。高鎳三元占比逐步提升,高鎳化發展趨勢明晰。同時,新型正極材料逐步實現產業化。近期磷酸錳鐵鋰產能加速落地,商業化進程快速推進。鈉電池具備成本低、安全性高、低溫性能好等特點,鈉電正極材料有層狀氧化物、普魯士類似物與聚陰離子化合物三種技術路線,該行預計層狀氧化物或將率先得到應用,其他路線緊隨其后。
正極材料行業多強林立,部分采取一體化布局的戰略。正極材料市場份額較為分散,競爭格局維持多強林立局面,2022年磷酸鐵鋰與三元材料行業CR5均在60%左右。考慮客戶粘性與產品差異等因素,該行判斷正極材料市場集中度中短期內仍將保持相對穩定。另一方面,出于平抑成本波動和穩定原材料供應的考慮,多家正極材料企業推進上游資源布局,行業一體化趨勢或將持續演繹。
正極材料產能加速落地,產業鏈加碼國際化。據該行不完全統計,2025年磷酸鐵鋰與三元材料名義年產能將達到438、307萬噸,截至2022年,磷酸鐵鋰與三元材料產能分別為202、176萬噸,正極材料產能有望加速落地。同時,海外需求崛起疊加政策驅動本土化建設的背景下,國內鋰電產業鏈企業加速全球化之路,海外建廠主要集中于歐洲,大多產能規劃于2023年后陸續落地。
全球需求有望保持高增。根據該行的測算,2025年磷酸鐵鋰和三元正極材料需求量有望提升至184/142萬噸,2022-2025年CAGR分別為43%/31%,該行預計正極材料全球需求仍具較大成長空間,行業規劃產能在未來三年逐步釋放,能夠滿足正極材料需求。
風險
下游需求增長不及預期,行業產能擴張超預期,技術研發進展不及預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