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采摘了近1個大棚的哈密瓜,雖然天氣熱干活累,但是心里十分高興。”9月1日,在龍州縣上金鄉新旺村桂香種養合作社的哈密瓜種植基地里,負責人梁云飄和5名務工人員正忙著采摘金燦燦的哈密瓜,一派豐收的景象。
“今年合作社種植6個大棚哈密瓜,每棚產量在1000公斤左右。我們從前天開始集中采摘哈密瓜,通過分揀、分級、裝箱,將它們以高出普通哈密瓜一倍的價格直接銷往區內外。”梁云飄一臉喜悅。
梁云飄是龍州縣首批“鄉土人才”,中專畢業進入龍州制藥廠工作,后來辭職前往廣東務工,先后做過服務員、流水線工人,干過搬運工,臟活累活干了個遍。2018年,他回到家鄉發展,開啟種植哈密瓜的“甜蜜”事業,通過自學,掌握了哈密瓜種植技術。他種植的“紅姑娘”哈密瓜,單果平均重1.5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20元的訂單價格,每個棚可收入2萬元左右,一茬能給合作社帶來收益近12萬元。
在龍州,類似的“鄉土人才”還有很多,上降鄉永恒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副主任、種養能手王影是其中之一。38歲的王影,在外務工已經16年,2019年她帶著資金、技術和先進理念回鄉發展肉豬養殖、黑皮冬瓜種植。
“看到村里的摞荒地覺得很浪費,我決定發展黑皮冬瓜產業,聘請村民來幫忙,并帶動他們種植黑皮冬瓜,既幫助他們增加收入,又可以照顧家里的小孩、老人。”王影在廣東務工時掌握了種植冬瓜的技術,利用村里摞荒地種植黑皮冬瓜約16畝。今年黑皮冬瓜預計總產量達8萬公斤,銷售收入約32萬元,帶動村民種植人均增收3500元。
龍州縣把培育“鄉土人才”作為推動特色產業的新勢能,在“鄉土人才”上用功發力,鼓勵人才返鄉創業,提供政策支持,真正讓“鄉土人才”“香”起來、強起來。同時,充分發揮本地農業資源優勢,因地制宜不斷挖掘培育瓜果種植等特色產業,讓特色種植產業的甜頭甜到農民的心里,助推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記者 管林華 通訊員 陳艷勛 實習生 廖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