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 舒婭疆
3月15日晚間,新希望披露了2023年2月份生豬銷售情況簡報。數據顯示,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在2月份繼續下滑,環比下跌3.83%至14.32元/公斤,同比增長25.72%,與此同時,公司2月份生豬銷量達到173.3萬頭,環比增長34.23%、同比增長77.33%。伴隨規模效應的增強,新希望2月份實現生豬銷售收入25.41億元,環比增長23.89%,同比增長130.37%。2023年前兩個月,公司累計實現生豬銷量302.41萬頭、銷售收入45.92億元。
據悉,新希望2月份生豬銷售數量環比上升較大的主要原因是,1月份春節假期使生產銷售基數偏小,而該數據同比上升較大的主要原因則是前期母豬產仔、當期育肥養殖與健康防疫等各方面生產指標的改善提升。
整體來看,豬價在經歷了2022年第三、第四季度的高峰以后再次步入低谷,根據新希望、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等上市豬企披露的數據,商品豬、毛豬最新銷售均價在15元/公斤之下,已跌至近半年來的最低水平。
卓創資訊分析師馬麗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生豬價格遲遲未漲,業內看漲預期短時有一定減弱,疊加部分地區養殖端擔憂疫病發生,前期火熱的二次育肥熱潮緩慢退卻。據卓創資訊調研,截至3月10日,養殖場二次育肥分流的豬源比例由2月17日的29%降至5%左右。屠宰企業生豬收購難度降低,供應緊張狀況較2月份有所緩解,進一步利空生豬價格。
展望接下來的豬價趨勢,馬麗媛預計4月份生豬市場難有好轉。“3月份中下旬國內生豬供需皆有小幅增加,但需求仍有制約作用,預計生豬價格持續反彈難度較大;4月份生豬市場將呈現供強需弱狀態,生豬價格將維持弱勢,均價或略低于3月份。”
在豬價持續下行帶來的盈利壓力之下,強化成本控制是生豬養殖企業們的重要工作之一。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豬價“跌跌不休”的態勢,豬企需要加強自身的產業控制與管理,特別是成本控制,當前市場形勢下,只有足夠的成本控制力才有可能提升企業盈利水平。“逆周期運營也是一個較好應對手段,而關鍵的工作也依然是成本控制。”他說道。
新希望在最新一次機構調研中表示,為完成2023年養豬成本下降的目標,公司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持續推進以非瘟為主的各種疫病的防控;在種豬生產環節,通過提高受胎分娩率、降低非生產天數等措施,降低苗種成本;在肥豬生產環節,重點關注仔豬進入自育肥場或放養農戶之后最開始30天至40天的護理,提高在增重環節的飼喂效率,以優化育肥環節的死淘成本和飼料成本。
(編輯 才山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