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 吳奕萱
2月16日晚間,長鴻高科發布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公司此次股東大會表決通過了“關于簽署<長鴻生物降解母粒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書>暨對外投資設立全資孫公司的議案”。這也意味著長鴻高科可降解塑料全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布局又邁出關鍵一步,再獲實質性進展。
回溯至2022年12月14日,長鴻高科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長鴻生物擬與賀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投資協議書》,擬設立子公司廣西長鴻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投建長鴻生物降解母粒產業園項目,預計投資總金額30億元,將分兩期投入,每期投資金額為15億元。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塑料消費國,治理“白色污染”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也催生了可降解材料的市場需求。據悉,過去五年我國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費量平均年增速在20%左右,預計到2025年僅在快遞包裝、一次性餐具、塑料袋、農用地膜等領域的可降解塑料消耗量就達約332萬噸,可降解塑料的需求空間巨大。同時,碳酸鈣降解母粒作為生產PBAT改性產品的原材料之一,隨著可降解塑料應用范圍的擴大和政策的推進,市場需求也將進一步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長鴻高科自成立以來專注于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TPES領域的業務開展,同時發力全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的賽道,形成了TPES和PBAT雙輪驅動的產業布局。公司具有自產PBAT能力,但用于PBAT改性的碳酸鈣市場上雖然供應充足,但質量參差不齊,且價格高低不同。因此公司必須進一步構建可降解塑料上下游一體化全覆蓋的產業布局,打通上游碳酸鈣母粒產業鏈條。
據公司此前披露信息顯示,長鴻生物降解母粒產業園項目擬配套1億立方優質礦山一座,通過當地碳酸鈣礦資源優勢驅動推動當地降解塑料及環保產業發展,既能延伸長鴻高科從BDO、到PBAT產品、碳酸鈣母粒、PBAT改性再到可降解制品的全產業鏈布局,也能加快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當地產業創新能力,形成循環綠色發展、特點鮮明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雙方形成優勢互補,并進一步推進公司的可降解制品上下游一體化,降低下游企業的生產成本,促使整個產業規劃和工藝流程更加合理,實現降本增效。
長鴻高科表示,此次投資是公司繼50億元落子浙江嵊州以及擬112億元在甘肅慶陽推進可降解產業鏈布局之后,在可降解塑料領域又一大手筆投資。不難看出,公司持續堅定看好可降解塑料行業的未來發展,未來,公司將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環境治理和資源節約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 何帆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