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曉玉
1月16日,晨光生物披露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0億元-64億元,同比上漲23.11%-31.32%;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5億元-4.5億元,同比上漲18.06%-28.02%;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3.53億元-3.88億元,同比增長24.06%-36.36%,出口創匯超過1.7億美元。
【資料圖】
晨光生物表示,2022年,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公司上下攻堅克難,銳意進取,抓管理、保生產、促經營,適時派出團隊前往歐洲、美洲及東南亞出差調研,搶占先機,使經營業績逆勢增長,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
技改成效顯現
跨區域布局原材料
晨光生物從事的業務屬于天然植物提取物細分領域。對于植提行業來說,原料的把控能力是行業關鍵壁壘之一。根據公告來看,2022年晨光生物堅持生產工藝技術升級、設備改造,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甜菊糖生產線投入1500多萬元進行改造升級,生產能力提升75%,生產成本大幅降低;新疆焉耆精制車間通過設備改造,辣椒顆粒日均投料量提升至1200噸,生產成本下降10%;棉籽4條生產線通過檢修改造,實現提質、降耗,加工每噸棉籽增收節支34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植物提取物細分產品多樣、應用領域較廣,部分細分領域出現龍頭企業,但各企業多基于自身業務進行縱向產業鏈布局,因此整體市場集中度較分散,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年我國植物提取行業CR3(晨光生物、萊茵生物、歐康醫藥)為8.16%,同比提升1.58pct。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植物提取行業的特點是品類多,多數單品的市場規模不大,多數單品市場規模約10億元-20億元。細分品類較多。在環保要求提升和行業標準完善的背景下,龍頭企業具備的規模、技術及成本優勢持續增強,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對此,晨光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在已布局現有原材料優勢產區的基礎上,前瞻性發展潛在的優勢產區,除了要降低原材料成本,還有原材料供應安全的考慮。農作物的生長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將原材料集中于一個產區容易受到氣候、病蟲害等因素干擾,不利于行業穩定??鐓^域布局原材料,能夠提升公司對原材料供應的調控能力,降低外部因素對原材料供應的影響,保障行業穩定、健康發展。而穩定的行業環境,將更有利于發揮公司技術領先帶來的低成本優勢?!?/p>
下游需求向好
植物提取成長空間廣闊
近年來,植物提取物有益健康的概念普及推動了行業發展。根據MarketsandMarkets,2019年植物提取物市場規模約為237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594億美元,從2019年到2025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6.5%。其中亞太地區將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市場占比在50%以上。
華西證券研報數據顯示,從國內市場看,我國植物提取行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近些年快速發展,目前中國植物提取行業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275億元增至2021年407億元,2025年行業規模有望突破600億元,2017-2025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0.29%。
在行業快速發展背景下,晨光生物表示,“2022年,公司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理念,以推動植物提取行業健康發展為己任,強化技術、生產和管理優勢,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
公告顯示,2022年晨光生物主導產品辣椒紅銷量首次突破9000噸;辣椒精產品搶抓時機快速收購高性價比的印度辣椒,收購成本低于同行5%-10%;食品級葉黃素銷量增長約20%以上;迷迭香提取物銷售收入1200多萬元,同比增長80%;水飛薊素銷售收入3600多萬元,同比實現翻番;甜菊糖產品在優化工藝、精細管理的基礎上,與國內外多個大客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全年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植物提取物被廣泛地用于醫藥、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諸多領域。伴隨著整個中國消費的升級、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長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人們在追求高質量生活的同時必將對食品的健康、安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下游餐飲、醫藥、化妝品等行業的需求將維持穩健增長態勢,帶動植物提取行業需求持續向好,未來增長空間廣闊?!?/p>
(編輯 上官夢露)
關鍵詞: 晨光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