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在靖西市魁圩鄉康和村村集體經濟百香果產業園,基地的百香果開始采摘上市,負責人張建明和40多名工人忙了一整天。盤點收成,張建明笑逐顏開:“今天收了3600多公斤,賣了9.32萬元。”
時下正值百香果成熟季節,靖西8000多畝百香果陸續進入采收期。該市把百香果產業作為地方特色產業、新興產業、優勢產業,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通過統一種苗、統一農資、統一管理技術的生產方式,采用村集體經濟統一分揀、包裝、銷售一體化的銷售模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靖西的高山地理環境,孕育出獨具風味的百香果口感,產品市場前景向好。靖西果業發展中心主任李永維介紹,今年,該市種植百香果面積超8000畝,涉及集體經濟項目的有6000多畝,預計年產量超1萬噸,年產值約2億元。
隨著百香果上市,在靖西村集體經濟品牌包裝分揀中心里,工人忙著分揀百香果,套袋貼標、裝箱打包一氣呵成。8月6日,該中心負責人黃家晨說:“我們正跟一些網絡平臺合作,產品供不應求。剛開始幾天,每天出貨量2500—5000公斤,高峰期預計每天有2.5萬公斤。”
小小百香果,實現了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增效等多贏效果。該市吞盤鄉的弄乃村、吞甲村、四定村、吞盤街、念錄村抱團創建600多畝集體經濟產業園區,種植百香果12萬株,預計年產值超55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165萬元。該園區吸納了200多名群眾長期務工,今年實現臨時性就業超1000人次。孟麻街脫貧戶黃姆平是產業園務工人員小組長,她說:“長期在園區工作的,一個月收入2500元左右。”(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何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