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馨科技(002514)2023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報告期內,公司緊跟國家“雙碳”發展戰略要求,智能化升級原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開拓新能源領域業務,制定以“新能源產業綜合服務商”為核心戰略定位,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雙輪驅動的發展方針,重點布局光伏電池新技術和整市充/換電業務,為公司未來發展創造新的盈利空間。1、公司主要產品及業務介紹(1)新能源業務①光伏電池及組件業務公司圍繞新一代光伏電池及組件進行業務布局,重點布局高效異質結電池(HJT)及組件項目。報告期內,公司在蚌埠市懷遠縣投資建設的第一期2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生產線,目前已進入機電安裝和裝修階段,將按計劃于2023年內投產。同時公司于2023年5月29日與懷遠縣人民政府簽訂了6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二期項目協議,將適時啟動二期項目的相關工作。公司在內蒙古鄂托克旗投資建設的2GW薄片化切片生產線、2GW光伏異質結電池及組件項目,土建及廠房建設進展順利,并進入機電安裝和裝修招標階段,預計將于2023年底完成土建和廠房建設。連云港子公司500MW光伏組件生產線已投產,產品通過了CQC、CE、TV和相關體系認證,以及客戶的驗廠審核,生產經營正常。公司光伏業務獲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通過提供優惠政策、綠電資源等方式為公司的成本控制及產品消納提供了保障。在下一代光伏電池新技術上,公司前瞻布局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轉化研究,與張春福、朱衛東教授團隊及安徽大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西安寶馨光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推進,目前公司合作團隊的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實驗室自測效率已超30%。②綜合能源開發業務公司致力于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一站式清潔能源系統方案提供商,集研究、設計、投資、建設、運維為一體,以新能源技術研究為先導,設計優化為基礎,EPC建設管理為核心,運維服務為支撐,地面電站、工商業屋頂分布式電站、戶用屋頂分布式電站協同發展。目前公司已與中國華能、國家電投、中國能建(601868)、華潤集團等多家大型國央企展開深入洽談、合作。公司與主要能源集團已達成合作意向,協助能源集團開發綠電資源,促進公司的光伏組件產品銷售,目前已儲備5GW綠電資源。同時,公司積極開拓國內包括山東、江蘇、安徽等重點區域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及戶用光伏項目,已建成并網的工商業分布式項目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安徽等長江三角經濟區,主要包括江蘇藍波船舶制造廠項目、紹興綠展項目、寧波海虹項目等。公司儲備及部分在建的項目總容量已超100MW。③充/換電業務公司結合國家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要求,以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為前提,打造整市“光儲充換”智慧綠色交通網絡。公司擁有自主品牌充電樁、換電站技術產品,與華為形成技術合作,已在南京、上海投運液冷快充站示范項目,并在淮北落地安徽省首個與華為合作的“光儲充換”一體化示范站;按照整市/縣推進的模式,開拓布局淮北、池州、重慶、南京、蚌埠、鄭州和泉州等城市,探索聚合優化“源-網-荷”清潔低碳發展的新一代智能控制技術和互動商業模式,持續完善整市智慧綠色交通網絡建設方案,助力構建多層次一體化綠色出行體系,為“雙碳”綠色交通發展貢獻力量。公司采用“整市一張網”項目推進模式,通過“光、儲、充/換”一體化技術方案,實現光伏發電系統優先為充電樁、換電站電池和分布式儲能進行供電,同時分布式儲能設備可在電網低谷期進行儲電,大功率直流充電樁具備負荷均衡功能,并在省級區域聚合多個城市“光、儲、充/換”項目資源,推動實現可控負荷聚合及虛擬電廠的構建。公司配套生產交/直流充電樁設備、重卡換電站設備等產品,其中充電樁覆蓋7kW-600kW功率范圍,目前公司已具備年產2萬臺套充電樁,100臺套重卡換電站設備及2,000套重卡換電倉總成的生產能力。(2)智能制造業務智能制造業務為基礎型產業,公司將持續緊跟國家發展規劃,積極響應國家“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的戰略發展要求,立足制造本質,以客戶為導向,產品為核心,數據為基礎,提高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能力,依托供應鏈、產業集群等載體,構建動態優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統,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裝備解決方案,從開發、設計、生產、安裝、調試、投產、交付提供全線服務。同時不斷增強與集團新能源“光、儲、充/換”板塊業務協同,持續踐行“新能源+智能制造”雙輪驅動戰略發展方針。目前公司在蘇州、蚌埠、廈門、菲律賓建有智能制造生產基地,主要致力于光伏業務相關配件、新能源充/換電業務及其他新能源高端裝備的研發、生產和制造。報告期內,公司主要通過定制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為客戶提供快捷、高質量的全方位服務,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通信、電力設施設備、金融、醫療、半導體、軌道交通等領域。公司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換電等行業的業務,持續優化生產工藝、擴充產能,引進專業技術團隊,為公司新能源業務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經營模式及主要業績驅動因素公司圍繞“光、儲、充/換”進行產業布局,以戰略管控為主導,通過戰略、運營、財務相結合的管控模式,確保下屬各子公司平穩、有序、安全地運行。集團總部作為戰略決策中心,追求總體戰略控制和協同效應的培育。同時按照業務、區域的不同分別設立子公司,由各子公司負責相應業務的運營。公司主要采用“以銷定產”、“以產定購”的經營模式,同時嚴格按照國家質量監督標準和安全生產標準進行生產。對外產品銷售包括自主品牌直銷,以及OEM、ODM等多種合作模式,對外服務及工程采用BOT、EP、EPC等多種方式為客戶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隨著市場對高端制造產品的需求逐步提升,制造行業不斷升級改造,生產工藝和銷售渠道不斷優化,在國家“雙碳”政策的引導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公司重點布局光伏產品制造、綜合能源開發及整市“光儲充換”智慧綠色交通網絡建設等業務,以“新能源+智能制造”雙輪驅動的發展方針,緊跟國家“雙碳”政策,大力發展開拓新能源制造與服務業務。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公司專注質量,突破創新,基于夯實的生產制造基礎,致力于主動為客戶提供完整、專業的產品解決方案,公司不斷提高在人才、技術、品質、客戶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1、生產能力優勢公司在蘇州、蚌埠、廈門、菲律賓的智能制造生產基地面積共約20多萬平方米,可提供充/換電設備、智能制造產品、光伏濕制程設備及相關智能化設備的結構設計、工藝優化、樣品開發、性能測試、結構件制造、裝備組裝、電子集成裝配、調試、售后等產品及服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公司在連云港投建的500MW光伏組件項目目前運行情況良好,在懷遠投建的2GW光伏異質結電池及組件項目及在鄂托克旗投建的2GW切片、2GW異質結電池及組件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基于超過20年的規模化生產制造經驗,公司形成了穩定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完善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為產品質量、交期的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確保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有效運行。近年來,公司進一步推進精益生產和精益管理,精益生產上深化工藝技術革新等挖潛增效工作,精益管理上施行各工序責任制,將設備制造的整個過程進行標準化、流程化作業并做到可追溯責任人,做到品質保證,技術革新,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并做到主動提升產品性能及質量,塑造良好口碑。目前,公司正在加快智能車間(工廠)建設步伐,提升智能制造發展水平和品質產能的潛力突破,力求在公司轉型升級期間進入高質量、快發展、深層次的發展新階段。此外,公司還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將企業生產經營與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2、技術研發優勢在光伏電池領域,公司擁有夯實的光伏設備制造經驗,引進、培養、儲備了一批光伏領域的專家、技術、工程人才。在異質結電池及組件工藝優化、生產制造方面,公司引入具有豐富工廠籌建、生產管理、運營及項目規劃經驗的運營人才和從事HJT技術開發、工藝優化的專業人才,共同形成了公司的異質結團隊,并與設備服務商伙伴及相關院校、研發機構等形成戰略合作關系,互為提供支持、培訓、研發互動等,為開展異質結項目的研發、規模化生產、降本增效和銷售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下一代光伏產品的布局上,公司與張春福、朱衛東教授團隊及安徽大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西安寶馨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轉化研究,進行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推進,目前公司合作團隊的鈣鈦礦/異質結疊層電池實驗室自測效率已超30%。公司堅持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工藝優化,確保不斷推出高附加值的新產品,保證公司產品的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提升研發平臺的技術開發能力和市場反應速度。產品的更新迭代,在提高產品使用性能和工作效率的基礎上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使主營業務的產品和服務更具市場競爭力。公司擁有授權專利171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為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創造先決條件。公司研發和制造實力得到政府部門和客戶的高度認可,公司或下屬子公司被認定為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蘇州市企業技術中心等。3、人才管理優勢公司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內部人才培養和外部人才引進并舉的機制,從行業內引進技術及綜合能力較強的關鍵領軍人才和團隊,相關研發技術人員涉及微電子、電氣、自動化、機械、電子、機電工程等專業領域。公司已建立起一支敢打敢拼、勇于創新開拓的人才隊伍。公司實施內部人才培養和外部人才引進并舉的機制,通過從全國各高等院校招收優秀畢業生,行業內引進技術及綜合能力較強的關鍵領軍人才和團隊,并通過組織人才技術培訓和能力提升等方式,全方位加強人力資源的合理配備。助力公司戰略目標達成,成為公司增效降本、開拓新業務的核心力量。公司專業的核心管理團隊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大型公司的從業經歷和豐富的行業經驗,能夠較準確地判斷行業發展趨勢,把握市場動態,適時調整戰略部署和行動方案。公司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全面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建設,設有研究生工作站,在解決工程關鍵技術問題、進行高層次學術交流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司每年招收大量專業院校的優秀畢業生,持續匯聚高科技人才,以確保公司的穩定發展和長期的技術優勢。公司建立績效管理體系、薪酬分配體系和崗位資質體系,三者三位一體,互通互聯,形成動態結構,其中以績效獎金為核心的激勵機制,以上升通道為橋梁的個人職業鍛造,構成了公司人才創新動力(300152)的重要砝碼。全面規范完善和提升各項管理制度,強化反饋和問責機制,加強制度的執行力,強化風險防控理念,增加考評體系的實時性和有效性,使得公司的管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公司對核心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開展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等措施,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將公司利益與員工深度綁定。4、品牌優勢品牌建設是轉型后贏得市場競爭的重要戰略舉措,公司每年都會針對公司情況制定品牌建設計劃,全力打造以“BOAMAX寶馨科技”品牌為主的企業名片和產品品牌,加大宣傳投入力度,創新品牌推廣載體,不斷提高企業品牌、服務品牌、產品品牌對業務發展的貢獻率。公司憑借深耕智能制造領域二十余年的經驗和優勢,長期致力于品牌口碑建設,通過加強產品質量控制,做好市場營銷,提升客戶體驗,加強精益管理等各方面來提升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及影響力,在行業客戶心中建立良好的品牌認知。同時,繼續鞏固和提升在行業內的地位,持續擴大影響力,進一步縮短和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的差距。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不斷提高客戶滿意度,從而提升品牌美譽度,實現由產品和服務帶動品牌發展。品牌發展牽引公司形象提升,深度挖掘品牌內涵和價值,不斷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及價值。目前,公司部分產品通過了TV、UL和3C認證。隨著公司品牌知名度的逐漸提升,公司在行業內獲得了良好的認可度。今后,公司在品牌建設上將持續發力,加強知識產權管理,作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三、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應對措施1、管理風險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業務整合和產業升級的影響,各個子公司的業務模式、人員背景存在明顯差異,產業板塊、細分行業和地域跨度較大,公司集團化的日常管理工作難度趨增。同時對公司的規范運作要求更加細致,公司在推進業務的同時,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管理,強化風險管控,兼顧運營效率和持續發展,對公司的集團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將通過改善和優化管理結構,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模式,以應對未來的經營可能會遇到的風險。2、技術研發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致力于新產品、新項目的研究開發。由于新產品從技術研發到投入市場并產生效益,需要一定的過程,存在周期性風險。研發期間需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財力、人力等,研發結果亦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公司將加緊研發人員的培養和引進,提高合作研發的管理效力,制定有效的研發管理制度和審批流程,密切關注行業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趨勢,通過自我創新、自我積累和外部引進,打造適合公司的技術研發平臺。3、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公司生產端的主要原材料為晶硅硅棒、硅片、光伏非硅材料、鋼制板材等,主要原材料占生產成本比重較大,其價格隨著市場價格的波動而變化,若原材料價格發生較大幅度的波動,會對公司的采購成本帶來不確定的風險,將影響到公司的經營利潤。公司采購部門時刻關注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運用采購工具鎖定材料采購成本,以降低材料價格波動對產品成本的影響。目前光伏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公司采取以銷定產,按訂單生產模式,加速產成品周轉速度的管理,以規避原材料波動可能產生的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