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3家壽險公司總體來看增收不增利,但分化亦較為明顯:有6家營收翻倍,同時亦有11家營收縮水;5家錄得百億以上凈利潤,15家則虧損。
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演變,國際環境嚴峻復雜。疊加行業監管趨嚴、保險代理人大幅清虛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壽險行業發展遭遇較大的挑戰與壓力。
在此背景下,壽險企業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近日,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對已披露2021年財務數據的人壽保險公司進行了統計分析。最終,63家壽險公司納入此次樣本。
研究結果顯示,2021年,壽險公司總體來看增收不增利,但分化亦較為明顯。有6家公司營收翻倍甚至是數倍,同時亦有11家營收縮水;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等5家公司錄得百億以上凈利潤,合眾人壽、德華安顧人壽、三峽人壽等15家則呈虧損狀態;凈利潤同比下降的公司有23家,占比超過1/3。
當前,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保險行業的主旋律,壽險公司變革轉型持續進行中。有分析人士稱,展望今后一段時間,健康中國建設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持續深入推進,將為行業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包括壽險在內的人身險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但與此同時,內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且傳統以人力規模驅動業務發展的經營模式遭遇瓶頸,短期來看行業發展依然承壓。
收入增速跑輸GDP
最近幾年,國內壽險行業進入轉型調整期。回溯2021年,壽險行業總保費雖然仍呈增長態勢,但增速卻跑輸GDP。
據標點財經研究員統計,此次納入統計的63家壽險公司,2021年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77萬億元,同比增幅為5.19%。
其中,有6家公司2021年的保險業務收入達到千億級別,由高至低依次為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壽險、泰康人壽、新華人壽和太平人壽,中國人壽是唯一一家保險業務收入超過5000億元的壽險公司。相比之下,近半數公司的保險業務收入不足百億元,其中小康人壽、君龍人壽、三峽人壽、海保人壽以及中韓人壽更是在10億元以下。
與2020年相比,有11家公司的保險業務收入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包括兩家千億級公司:平安人壽同比減少4%,太平洋壽險同比微降0.13%。而降幅最大的是三峽人壽,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在2021年同比下降43.36%。
在投資收益等指標的“加持”下,壽險公司營收增速比保險業務收入增速稍高一點,但同樣不及GDP增速。63家壽險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合計3.64萬億元,同比增長6.11%。
營業收入在千億元以上的公司有8家,由高至低依次為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壽險、泰康人壽、新華人壽、太平人壽、人保壽險和中郵人壽。26家公司的營收在百億元至千億元之間,包括前海人壽、陽光人壽、百年人壽、建信人壽等。29家公司的營收在百億元以下,其中德華安顧人壽、小康人壽、三峽人壽、君龍人壽、愛心人壽的營收不足10億元。
從增幅上來看,2021年有6家壽險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翻倍,包括和泰人壽、小康人壽、弘康人壽、鼎誠人壽、友邦人壽、財信吉祥人壽。
其中,受分紅險收入大幅壓縮的影響,和泰人壽2021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7.56%,但營業收入卻從2020年的-0.34億元增至37.23億元,主要是分出保費由正轉負、投資收益增長所致。
小康人壽的營業收入在2021年出現40.52倍的增長,由2020年的201.72萬元增至8376.32萬元,主要是由于小康人壽(前身為中法人壽)在2021年完成股東變更及增資后業務得以重啟。
盡管壽險公司營收整體實現增長,但依然有11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包括華貴人壽、愛心人壽、海保人壽等。
12家公司連續虧損
受多重因素影響,2021年壽險行業盈利規模出現負增長。63家納入統計的壽險公司全年實現凈利潤合計2102.05億元,同比收縮9.64%。還有一些明顯的變化是,隨著頭部險企持續深化轉型,排名前五的公司凈利潤合計占比78.25%,低出2020年較多;2021年最高凈利潤在500億元一線,而2020年則接近千億元。
凈利潤在百億元以上的公司有5家,較2020年有所減少。其中,平安人壽、中國人壽保持在500億元以上,分別以551.21億元、524.12億元包攬前二。泰康人壽以228.35億元位列第三,座次較2020年略有上升。太平洋壽險、新華人壽凈利潤也在百億元以上,分別為191.61億元、149.51億元。
在頭部企業動輒盈利百億的同時,樣本中有15家壽險公司2021年出現虧損。虧損額最大的是合眾人壽,2021年凈利潤為-5.24億元,這是該公司過去五年來第二次虧損。其次是德華安顧人壽,2021年凈利潤為-2.67億元。
鼎誠人壽、匯豐人壽、北京人壽的虧損額也在2億元以上,凈利潤依次為-2.65億元、-2.25億元、-2.11億元。
此外,還有6家公司2021年凈利潤虧損額超過1億元,分別為招商仁和人壽、愛心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國富人壽、和泰人壽以及中韓人壽。
綜合2020年、2021年的凈利潤數據來看,標點財經研究員發現,有12家公司呈連續虧損態勢,包括渤海人壽、德華安顧人壽、招商仁和人壽、愛心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鼎誠人壽、北京人壽、三峽人壽、中華人壽、國富人壽、和泰人壽、小康人壽。
部分公司更是持續虧損多年。如德華安顧人壽,自2013年開業至2021年尚未實現盈利,凈利潤累計虧損近19億元。
20家公司增收不增利
對比2020年,納入統計的63家壽險公司中,有23家的凈利潤在2021年出現縮水,占比達36.51%。
標點財經研究員注意到,有20家公司增收不增利,即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但凈利潤卻同比下降。和泰人壽、弘康人壽、鼎誠人壽、財信吉祥人壽、合眾人壽等均在此列。
其中,成立于2005年1月的合眾人壽,2021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7.58%,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23%,增幅均相當可觀。但這家老牌險企2021年凈利潤卻由盈轉虧,同比降181.78%。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該公司2021年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大幅增長逾六成。
據合眾人壽償付能力報告披露,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凈利潤繼續虧損1.30億元。同時,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在一季度末已降至70.81%,償付能力風險綜合評級持續為C類。
而成立于2012年的弘康人壽,過去多年持續盈利,但近兩年盈利規模卻連續大幅下降。2021年,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05%,營業收入在前一年度較小的基數上同比大增886.39%,不過凈利潤卻同比減少92.02%。而在2020年該公司凈利潤已下滑81.09%,2021年凈利潤僅相當于2019年的1.5%左右。(黃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