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記者從自治區水利廳獲悉,2021年以來,廣西嚴守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開展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逐步完善,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成效顯著,初步構建起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取用水管理的“基礎框架”。
過去一年,全區有關部門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節水行動方案和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用水管控指標全面完成,2021年全區用水總量控制在245.8億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5.7%,重要江河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連續6年保持在98%以上;節水行動成效顯著,完成了4項節水目標和24項節水工作任務,建成了45個節水型縣域,全區節水型社會達標率41%,位居全國前列;水資源剛性約束不斷強化,在全國率先完成37條跨市、97條跨縣河流水量分配,深入推進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做好西江補水調度,連續17年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全區10個設區市進入全國城市地表水水環境質量前30名榜單。
今年8月,水利部印發了2021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結果,我區取得全國第六的好成績,自2013年以來首次被評為“優秀”等次。從“考核指標”完成情況來看,國家考核設置區域用水總量,跨省江河水量分配、重要河湖生態流量以及重點監管取水口取水管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降幅,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共6項考核指標,2021年度,6項指標全面完成。從“制度建設及措施落實”完成情況看,我區基本完成了國家提出的各項年度目標任務,特別是在嚴格區域用水總量控制、節約用水管理、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監督管理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江河水量分配和地下水管控指標確定工作全國領先,節水行動逐步推進,節水型單位、企業、高校等節水載體建設全面開展;有序推進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文明建設,探索符合我區實際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示范效果明顯。(記者 周映 通訊員 駱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