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政府通過產業基金扶持企業已是大勢所趨,但如何通過在支持產業發展的同時,實現投資資金的安全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一直是政府關注的問題。近日,全國首單“綠色雙創金融可轉債”項目落地浙江衢州,以新型產業基金投資方式,充分解決上述問題。
據介紹,“綠色雙創金融可轉債”是指募集資金用于發展綠色環保、循環低碳項目及其相關綠色產業的創新創業企業,依照相關規則程序非公開發行,在一定期間內依照一定的觸發條件可申請債權轉為公司股權的私募債券。
此次“綠色雙創金融可轉債”基于招商落地支持產業發展為背景,由衢州雷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審核發行,然后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專項產業基金認購。
美國浙江創新中心總裁馮俊峰介紹,衢州雷電是由該中心從硅谷引進的優質新能源創新項目,落地在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智能制造產業加速基地,是該基地引進落地的首批項目之一。
作為浙江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全力打造“電子化學品”、“氟硅鈷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五大產業集群,力爭三至五年內將其培育到“500億級”。此次衢州雷電以其帶來的“突破性的技術和高性能“新能源項目獲得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的青睞。
馮俊峰表示,原先政府對一些符合當地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會用產業基金的方式給予一定支持,但途徑相對單一,可轉債的引入讓政府產業基金的投資方式更加靈活。
“以往政府通過產業基金對企業投資,或者以債權形式,或者以股權形式。”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融資轉讓部總經理俞學慧說,通過債權方式可以保障政府產業資金的固定收益,但是單純以債權形式進入有幾個不利方面:
一是監管收緊。隨著目前監管層相關文件的出臺,基金資管計劃通過委托貸款及其他債權方式放款收到一定層面的監管,在合規性上后期存在一定瑕疵。例如,1月12日基金業協會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對基金備案做了進一步限制,可轉債的引入可以降低未來由于金融監管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
二是缺乏互動性。僅僅通過債權給到企業,一次放款后,后面跟企業缺乏互動性,尤其是針對部分尚在孵化器或者加速器發展的企業,如果跟當地政府缺乏互動或粘性,后期產業化或者擴大投資時,就有可能出現企業留不住,跑向外地的情況。
“而如果單純通過后者以股權形式投資到企業,雖然和企業增加了粘性,但是前期新引入企業經營狀況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衢州綠發集團董事長楊利明說,政府產業基金直接受到了由于市場及企業自身經營帶來的風險,容易引起國有資產受損。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可轉債的形式在企業運行初期以債權方式進入,保障了產業基金前期不受企業經營初期帶來的影響,只要適當控制住投資比例及相關增信措施,確保企業有償還債務的能力,就可以降低風險。
“后期當企業產業化或者擴大產能進入平穩期后,產業基金按照約定條件從債權轉成股權,可以增加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更好的投資,就結合了以上兩者的優勢,又很好的防范了風險。”該業內人士稱,既鎖定項目,同時后期企業發展形勢好的話,又可以更好的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
在發行人方面,可轉債通過股權交易中心正規備案發行,且企業通過交易所掛牌發行,在資本市場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品牌宣傳推廣,為以后更好的走向資本市場奠定了基礎。“可轉債轉股后,降低了企業的直接償債壓力。”衢州綠發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