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的幾天,豐信農業公司總部陸續收到了來自四川、江蘇、山東、河南、陜西等地的十幾份禮物,里面是來自各地的農產品,蘋果、大姜、大米、花生、紅辣椒……
一
對董金鋒來說,這些禮物,意義重大。他準備做成年夜飯,犒勞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和戰友。
大年三十下午,董金鋒扎上圍裙,邀請了員工前來品嘗一下自己的手藝。雖然工作繁忙,但并不耽誤他對美味的追求。用他的話說,不會下廚的總經理不是一個好的農業服務者。做農業這一行,整天跟農作物打交道,不知道怎么做最有營養?最好吃?那工作肯定是不合格的。
臨近傍晚,員工們到來了,他們不約而同的穿著紅色的工裝,他們也覺得,這頓飯,有些神圣的意味。
這是一頓既珍貴又樸素的年夜飯。
說到珍貴,這頓飯的食材均是各地享受豐信一站式種植服務的農民寄來的,每一粒果實都凝聚著農民和員工的心血。董金鋒非常清楚每種食材生長的環境,以及品質。他可以確定,這些食材都是化肥農藥用量適當,安全放心的。作為豐信農業的最高領導,他對種植管理的要求就是:“衡量我們良心的唯一標準,就是,我們服務出來的農產品,自己會天天吃。”
而樸素,是滿桌佳肴,少見山珍海味。每日與他相伴最久的不是妻兒,而是共同奮斗的戰友,員工進入豐信的大門,就擁有了另一個家。這頓他親手烹制的年夜飯,雖然簡單,卻飽含家的深情。
二
董金鋒是一個農村的孩子。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繁重的農業勞動,不會避開年少的兒童。年幼的他曾背著與自己等高,幾十斤重的噴霧器,給莊稼打藥。而身邊的父母,干著更加繁重的農活,卻獲得寥寥無幾的收入。
大學畢業后,面臨著金融管理與農業兩個方向抉擇,董金鋒選擇了農業方向。雖然這個方向比做金融管理辛苦得多,但父母每日辛勞卻收獲無幾的愁容讓他無法忘懷。他想改變這一切。
也許這就是命!董金鋒曾經感慨的說到。做金融管理成為一個白領,生活可以更輕松一些。但他的使命感已經決定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
那是一個除草劑項目。當時農民除草基本都是人工,一個鋤頭,一點一點的把地里的草鋤掉。好一點的農戶,養一頭牛,用畜力除草。除草最好的時機,是天氣最熱、陽光最毒的時候。農民的辛勞可想而知。
有了除草劑,一壺下去,只有莊稼生長,草卻絕跡了。接觸到這個項目,董金鋒腦子里想:鄉親在烈日下除草勞作,有了這個,能少流多少汗啊!
他用了五年的時間做這個項目。從產品的研發,到市場教育推廣。
做的越久,他心里的一個念頭就越強烈:還不夠!
農民種地,為了養家糊口。地里打了糧食,要賣到市場上換錢來購買生活用品度日。除了除草,農民還要施肥澆水,打藥管理,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季的收成都會受影響。一到施肥用藥季節,許多農民都會發愁,去年的小麥產量不高,今年想換個肥料,換什么樣含量的?什么品牌的質量好?小麥生病該怎么配藥?平時該怎么管理產量能提高?有的時候,費盡心思買了一種藥,打上,根本沒效果。莊稼的產量更低了,日子整年都不好過。
董金鋒萌生了一個想法,做農業服務!把農資產品、管理技術、現場服務等整合起來,把農民遇到的難題全部解決!
農業要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是整個社會協同發展的系統結果,不能單純依靠農民去實現。農民雖然是農業現代化的實際操作者,但并不能獨立承擔科技進步的重擔,必須要有服務機構來幫助農民種好地。這件事做好了,整個農村都會好起來,農村的年輕人也會重新回來建設家鄉,人才回歸,城鄉差距才會真的減小。想到這些,董金鋒整夜睡不著覺。這個事太大,能做成么?
不試試怎么知道?
三
2008年,董金鋒傾盡所有成立了豐信農業。
他是個有勇氣的人。
這一年,他遍訪國內知名農業學者,帶著研究人員下田做實驗。開始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建立標準化的種植服務模型。這件事一做就是五年,終于成功建立了包含六十五項關鍵指標的作物管理模型。這個模型,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包含全國主要農作物的種植管理方案。有十項作物的管理方案,獲得了國家專利。
2017年6月,全國農技中心體系處田有國主任到肥城豐信服務示范田調研,豐信服務的地塊馬鈴薯產量達到7349斤,相鄰地塊同樣的品種收獲6050斤,增產1300斤。
在江蘇的一個試驗田里,同是B兩優141的水稻品種,豐信管理方案服務的地塊比相鄰增產27%。同樣的品種,同樣的投資費用和勞力付出,不同的方案組合和管理方式,產出的結果截然不同。董金鋒說:”這就是系統管理的魅力。”
2016年,地處沂蒙山深處的山東沂源縣杓峪村黨支部書記張自恩,給自家在山坡上的兩畝蘋果園訂上了豐信的服務方案。在豐信服務人員的指導服務下,蘋果豐收了,蘋果的個頭、表光、口感等都非常棒,超過了一級果的標準,賣了一個好價錢。
(果紅葉綠,才是好的)
2017年,張自恩又用了兩組豐信沂源紅蘋果服務方案。一季下來,張自恩很高興,果樹沒落葉,明年蘋果肯定更好。臨近過年的時候,他寄了一箱蘋果到豐信總部,讓大家嘗嘗鮮。
四
豐信農業創立之初,董金鋒就在公司門口掛起了一個牌子。
上面寫著三句話:“堅持與農戶一條心、堅持做好種植服務、堅持打造創業平臺。”
這個牌子,一掛就是10年。董金鋒說,只要豐信還在,這三句話就不會變。
豐信的目標是讓農戶通過作物的全程托管實現輕松種植。托管,即從種植開始,就使用模型制定的作物方案,公司提供種植方案、配套農資、田間巡查、管理提醒、技術問診等從種到收全程服務。農民在種植環節碰到的任何問題,都能從豐信得到解決辦法。
(豐信農業部分區縣服務團隊)
豐信從建立之時的十幾人發展到如今超三千人的龐大隊伍,服務的農戶超過了七十五萬。
10年碩果,呈現在今夜的桌子上,推杯換盞之間,辛苦與心酸變成了美味與甘甜。
(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明天)
此刻,董金鋒覺得無比幸福。
這一刻的幸福,將成為下一刻的力量,因為,還有很多農民需要他,還有更廣闊的未來等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