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資料圖片)
3月28日晚間,中信出版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公告顯示,2022年,中信出版圖書零售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夯實大眾出版主業龍頭地位。
數據顯示,中信出版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01億元,同比下降6.3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億元,同比下降47.81%。
中信出版方面坦言,2022年,實體經濟受到沖擊,中信出版主動采取“瘦身健體”舉措,實體店營業收入下降并產生撤店損失,對利潤的影響占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30%。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瘦身健體”,2022年,中信出版市場份額持續擴大,整體實洋市場占有率3.03%,穩居大眾圖書市場第一;版權資源優勢明顯,內容電商業務行業領先,市場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
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夯實龍頭地位
多渠道建設改寫銷售費用格局
公告顯示,2022年,在細分領域中,中信出版經管、科普、傳記、生活休閑類圖書持續排名第一;少兒類圖書位居第四位。
去年,中信出版出版業務跑贏行業大勢,穩居大眾圖書市場第一,實洋市場占有率3.03%,同比提升0.15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去年,中信出版出品了《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回家》《納瓦爾寶典:財富與幸福指南》《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等一系列暢銷新書。
開拓和創新成為中信出版在市場份額擴大期間涌現出的關鍵詞。公告顯示,2022年,中信出版對外輸出版權415項,國家級翻譯項目立項34項,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去年,中信出版已構建紙書、數字圖文、音頻、視頻、直播、實體空間和活動的多形態內容產品和多媒介的融合傳播能力。
2022年年初,中信出版成立發行集團,實行產品、營銷、發行的集約化管理,提高頭部產品運營效率,圖書品種效率處于行業領先;通過數據模型和預測算法的優化,加強精細化運營和量價管理體系效率,圖書出版發行業務毛利率較去年提升1個百分點。
去年,中信出版抓住短視頻和直播電商平臺的增長機會,公司快速搭建自播電商賬號矩陣,在業內公認的《出版人》書業自播排名榜單中,公司旗下的5個賬號進入出版社自播前10強。
中信出版方面稱,2023年,中信出版將進一步強化渠道能力,深化渠道合作伙伴的共贏生態建設。完善新媒體電商的營銷模型,力爭精準投放,通過品類拓展、行業嵌入,持續擴大內容電商自播優勢。
版權優勢蓄力業績增量想象空間
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行業優質資源以及版權優勢仍將成為中信出版作為大眾出版主業龍頭公司的護城河。
據中信出版方面表示,以領先的圖書內容和在讀者中形成的強勁的品牌力使公司更易構建全球頂流思想者、學者、作者與國內主流讀者的聯系,在聚攏行業優質資源、構筑頭部版權壁壘、打造優秀人才隊伍、拓展內容合作等方面更具競爭優勢。
報告期內,中信出版新簽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P.J.E.Peebles、諾貝爾化學獎得主Tom Cech、諾貝爾文學獎得主Bob Dylan、未來學者Kevin Kelly、經濟學家格里高利·曼昆、著名哲學家韓炳哲、人文主義者Lewis Mumford等世界一流的經濟科技領域最權威的作者的新書和系列作品版權,并不斷簽約更多的國內一流學者、知名作家和企業家的新書出版權,鞏固在經管、傳記領域的領先優勢;少兒出版新簽紐伯瑞、凱迪克、藍彼得獎等重磅獲獎佳作。
“Z時代”文化布局正在成為中信出版新的布局方向。2022年,中信出版拓展青少年潮流文化布局,獲得藤本樹、《幽游白書》等重點作品版權。重點布局文學領域。
數字化創新成為出版業新的變革方向。從中信出版方面來看,去年,中信書院累計注冊用戶數較去年增長11%,付費用戶數增長32%。此外,公司時刻保持創新探索活力,組織了“元宇宙設計大賽”。
談及2023年的展望,中信出版方面表示,將啟動“2023年改革4.0方案”“AIGC數智出版框架方案”“對標世界一流行動體系”等計劃,進一步落實公司發展戰略、業務布局和業績增長。
(編輯 上官夢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