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投資管理、流動性和杠桿管控作出規定
早在2019年12月,銀保監會、央行就已發布《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通知》相較征求意見稿并無太大變化,這也讓市場有了充分預期。
具體來看,《通知》對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資管理、流動性和杠桿管控等方面作出規定。
在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資管理方面,《通知》要求,現金管理類產品應當投資于現金,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內(含397天)的債券(包括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等貨幣市場工具。不得投資于股票;可轉換債券、可交換債券;以定期存款利率為基準利率的浮動利率債券,已進入最后一個利率調整期的除外;信用等級在AA+以下的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金融工具。
在投資集中度上,對每款擬使用的現金管理產品,調整同一商業銀行的同業存款和同業存單與信用等級AAA的產品資產凈值的比例。由“合計不超過10%”調整為“合計不超過20%”。
在流動性和杠桿管控方面,《通知》亦做了相應要求,加強投資組合流動性管理:規定現金管理類產品持有高流動性資產比例下限和流動性受限資產比例上限;要求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杠桿水平不得超過120%;限制投資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過120天,平均剩余存續期限不得超過240天。
在過渡期設置方面,本次《通知》給金融機構預留了相對充裕的時間,整改需要在2022年底前完成,整體整改過渡壓力對銀行理財來說不會太大。
收益率下滑,將與貨幣市場基金持平
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以來,現金管理產品規模快速增長。據銀行理財備案托管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現金管理理財規模為7.34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近80%。占所有理財產品的29.34%。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現金管理類產品在近年來增長比較快,主要是由于資管新規出臺后保本型理財產品逐步退出市場,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了比較多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作為對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替代。
一直以來,相比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管理類理財增厚收益的方法主要是資產端拉長久期、投資非標、信用下沉等方式,在理財收益率更有優勢。然而,由于《通知》加強了在集中度、流動性、杠桿、久期等各方面的要求,在收益率上,現金管理產品以往通過監管套利,配置長久期、低流動性資產,采用信用下沉策略以提升產品收益率的模式將無法持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相較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優勢將明顯收窄。
“主要是之前現金管理類理財配了大量的非標和長期限的資產,不滿足要求。”有銀行人士如是表示。《通知》出臺后,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過去增厚利潤的手段將被遏制,“投資范圍和貨基基本上一致了,和貨基比收益沒優勢,競爭壓力會很大。”
董希淼也認為,此次《通知》的出臺主要是為了拉平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與貨幣市場基金的監管標準和要求,保證監管的一致性與公平性,“可以預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接下來會下滑,最終將與貨幣市場基金趨平趨同,但短期內不會很快下滑,因為過渡期比較少”,董希淼表示,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規模短期內可能會有所收縮,但是從長遠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跟銀行理財投資者結構及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關系。(記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