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值2023屆畢業生的春招。這兩天,一位自稱211大學文科碩士的博主在上海參加了一場人才招聘會,會后,他在自媒體上發布的視頻中吐槽:招聘會現場文科崗位少,平均薪資僅5000元左右,他之前準備的5份,簡歷一份都沒投出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位朋友的遭遇只不過是廣大文科生的一個縮影。文科生的就業形勢往往比理工科更加艱難。恰逢“文科生轉碼或成趨勢”又上熱搜。在轉行碼農的各類討論小組中,文科生往往是最大的主力軍。即使互聯網行業各家大廠紛紛降薪裁員,但也沒能擋住文科生的程序員夢。
我們不禁要問,文科生真的就業慘淡嗎?
對于中國的普通人來說,學理工科就是比學文科更容易找到工作,薪資也更高一點。而廣大的文科生只有考公考編,才是相對而言比較好的出路。
也許很多人會說我看不起文科生。其實筆者自己就是文科生。今年30歲了,畢業于一所省重點文科最好的班,又補習于全省文科最好的班。身邊的同學有清北復交,也有普通雙非二本。平心而論地講,理工科學生的就業和發展,還是優于文科生的。文科也有很多成功的、優秀的、高薪的人才,但是你不能只看見最頂尖的,你要能聽到那些遙遠的呼聲,看見那些沉默的平凡的大多數。
文科專業太吃家庭的資源和背景了。所以廣大沒有背景的文科生只能扎堆考公務員、考教師、考事業單位。讀文科專業,哪怕念到了碩士、博士,其實你也研究不出來什么新東西,并不能創造什么價值,只能生產學術垃圾。僅僅是在現有的體系里打轉轉,不是結構一下,就是解構一下。并且文科找工作,真的不容易。
你如果學計算機、通信相關專業,大概率你能在一二線城市立住腳,大不了996當程序員唄,起碼賺得多啊!文科生,按照2022年的薪資水平,絕大多數一年年薪不到10萬元。
你如果學醫學相關專業,越老你越吃香,進醫院了,一輩子你都有人求。這輩子你在當地也是能混到中等以上收入的水平。
如果你學機械、自動化相關專業,哪怕你是普通二本,你也很容易簽個企業,畢業當個工程師技術員,我敢說,絕對比你校70%以上的文科生起薪就要高了。
如果你學土木、建筑類,就算進不了高收入的地產公司,去工地打灰都能攢不少錢。
哪怕說你是學被勸退的生化環材,讀了這些專業的碩士畢業后,只要性別男,稍微形象氣質佳一點,簽個石化、環保、生物醫藥企業都不是什么難事,待遇也絕對超越本校70%的文科生。
文科發展最好的只有三類專業。
第一類、財會金融類
這個專業其實文理科都可以學,但是你以為廣大的這個專業的畢業生,都是去四大、投行嗎?醒醒,學這個專業的,如果你家里沒錢沒背景,你就算去了北上廣外企、私企,一年賺不少錢。請問什么時候買得起房?再者說,你見過幾個家貧的普通人家孩子能進投行?那至少都是中產以上家庭的孩子。絕大多數學財會金融的,最后的歸宿都是去小企業當個會計人員、考個公務員,當然很大的一部分人,進了個銀行。就說金融專業吧,兄弟,盆友,你知道金融專碩學費多貴嗎?不信去看看這個專業的學費,一年7、 8萬都很正常,研究生三年,嗯,你得花20多萬學費。這就把多少人拒之門外了,再者說,金融本身不就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嗎?
第二類、法律類
這個專業也是文理兼收,律師也是熱門行業,而律師之中工資最高的是外所,能進去的都是人尖子。在外所,進去至少是碩士,25、26歲進入上班,差不多干兩年能做到年薪50萬+但就算是中國政法這樣的法學頂尖學校,一年能進外所的碩士生也是屈指可數。我同學中政法碩士畢業,江平獎學金獲得者,在北京某央企總部,一年也就30萬多一點。當然據他說,去律所事務所,干兩年,差不多都能40萬左右,但是非常非常累。律師圈應該都知道金杜律所吧。金杜所差不多入職起薪就高達2萬+一個月。我兩個高中同學都在,但是請注意他們的學歷,一個華東政法本碩畢業進入上海所,一個是我校海商法本科,武大國經法碩士進的北京所。他們收入都很高,但是工作壓力非常大。而且請注意他們學歷哦,五院四系的碩士。這樣的人全國有多少?五院四系加起來一年也就輸送幾千個碩士吧!?想成為精英律師嗎?那么你得考一個北大、人大、中國政法、武漢大學等學校法律的碩士研究生吧,看看這些學校每年考研錄取分數再說,大部分人,誰能達到?絕大多數小律師一個月的收入就是5000元以內。更不要說法學早就紅牌專業,一堆法學畢業生壓根就找不到工作。
第三類、師范類
學這個專業好歹可以以后考個中小學教師編,所以這些年一直火熱得不要不要的。筆者讀高中時,很多地方省屬師范大學就是二本線,如今絕大多數地方的省屬師范學院都是超越一本線的存在,他們學校并沒有升級,純粹是被學生家長用腳給投票出來的。 如果文科找工作容易,為什么師范類專業會變得這么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