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24日14時22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問天”實驗艙。記者了解到,“問天”實驗艙中,生物技術科學實驗系統與生命生態科學實驗系統,由位于虹口區玉田路500號的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望在未來實現對在空間特殊環境下,多類型、規?;?、系統性生命科學實驗和研究的持續支持。
“問天”實驗艙里,有兩個近2米高、1米寬、0.8米深、總質量近半噸的實驗柜,可以從細胞、組織、蛋白質的微觀世界,到種子、植株、昆蟲、魚類的表觀層面,再到生物與環境構成的大千世界,對太空中的生命現象開展不同層面的科學研究。這兩個太空生命科學實驗柜分別是生物技術實驗柜和生命生態實驗柜,其科學實驗系統都來自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空間生命科學儀器研制團隊負責人張濤研究員說,生命生態實驗柜將在空間環境條件下開展以動植物類生物樣品為目標的微重力效應研究、空間受控生命生態保障系統研究等,包括通用生物培養模塊、小型通用生物培養模塊、小型受控生命生態實驗模塊、小型離心機實驗模塊、微生物檢測模塊、艙內輻射環境測量模塊。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結構工程師田清以太空養魚為例詳細介紹了小型受控生命生態實驗模塊。其中有魚、有藻類、有微生物,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供魚類進行消耗,魚類呼吸出來的二氧化碳供藻類進行光合作用,魚類吃食物拉出來的糞便給藻類進行營養供給。過程中,魚類需要喂食,系統會有個喂食單元。藻類需要營養,系統會設計營養液的供給,藻類光合作用又需要各種照明,整個系統進行實時監控,會有很多的照明系統和相機。魚吃完了之后產卵,系統會進行魚卵的收集,將來由航天員帶回地面,供科學家進行進一步研究。
生物技術科學實驗柜更多的是針對像哺乳動物的組織、細胞,還有一些生化分子不同類型的生物樣品進行研究。張濤說,“利用這個實驗柜,可以開展細胞培養和組織構建,以及分子生物制造技術、空間蛋白質結晶和分析等空間生物技術及應用研究?!?這對利用空間環境來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據介紹,近年來虹口區在推進科創中心建設和科技事業發展的工作中,充分發揮屬地優勢,加強與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的合作共建,在推動科技創新平臺、科學普及活動、人才服務、產業培育等方面密切合作,積極探索。
建立科技創新平臺。區科委與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建立定期走訪機制及專題溝通機制,結合技物所在紅外物理與光電技術研究的優勢資源,積極對接、搭建平臺,共同研究,資助專業咨詢機構調研形成《紅外探測技術產業化調研報告》。同時,區科委主動對接該所,向市科委優先推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申報科技項目獎項,近三年推薦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一項,技術發明一等獎一項。
加強人才服務和交流。區科委優先推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優秀人才當選市、區級領軍拔尖人才,積極開展科技高層次人才排摸,已推薦上海技物所22名優秀人才入選虹口高層次人才庫。2020-2021年該所李冠海、周易、馬英杰3人入選“上海市啟明星計劃”,2022年該所陳路入選虹口領軍人才、鐘艷紅入選虹口青年英才。
協同做好科普宣傳。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與區科協在科普宣傳方面資源共享,密切合作。2021虹口科技節啟動儀式在該所成功舉辦,同年5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區科學技術協會又共同主辦了中科院上海技物所2021年公眾科學日,向市民開放了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成果展示館,助力提升市民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