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機動車停車位400余個,增長數超5成;非機動充電口從“0”增加到157個,這些是最近泗涇鎮新凱家園一期小區推進“美麗家園”改造工程的可喜成果,困擾小區居民的停車、充電兩大難題得到了很大緩解。
臨時車位也“轉正”,車位數增長超5成
新凱家園一期小區建成于2006年,是新凱大居最早開發的社區。由于開發年代較早,小區原規劃沒有地下車庫,僅有地面車位787個。而目前,小區內共有登記車輛1400余輛,車位常年存在不小的缺口。
“喂物業嗎,我的車又被堵住了,麻煩聯系車主移一下。”“物業在群里嗎?我的車子出不去了,上班要遲到了!”回憶起去年物業辦公室里忙碌的景象,不少工作人員仍記憶猶新。“每天一大早,我們最忙的工作就是打電話通知居民移車,連續不斷的電話聲、業主群里居民們的抱怨都讓我們頗感壓力。”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說道。
△未規范前
停車問題一方面容易引發居民間的矛盾、糾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居民對小區物業管理的不滿。然而,要解決這一問題也并非易事,原有規劃已然限制了小區的空間,該如何在“螺獅殼里做好道場”?
2020年9月,在解決小區南門商鋪后的空地閑置、臟污等問題時,居民區率先找出增加停車位的“突破口”,即通過劃定停車線的形式“圈”出10余個停車位。盡管這樣的數字相對于巨大的停車位缺口來說顯得有些“杯水車薪”,但這種做法也無疑打開了解決停車問題的新思路——進行劃線規范,激發每一寸土地的停車潛力。
△規范后
“原先小區內有不少居民私自把車停在主干道路、消防通道、綠化帶內,產生了影響正常通行等問題,也造成了極大的空間浪費。”新凱一村居民區工作人員表示,在對小區居民停車需求進行調查并充分評估道路通過能力后,居民區決定對小區內主、干路合理、規范劃定車位,在有限的空間內“擠”出更多車位。方案一經提出,便迅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后來,這一工作方法也被親切地稱為了臨時車位“轉正”。
依托“美麗家園”改造工程,居民區順利完成劃線工作,通過改無序為有序這一工作方式,小區停車位增加400余個,車位增長數量超過5成。在充分釋放停車潛力的同時,居民區也充分調動物業積極性,由物業牽頭,對停車不規范的居民開展勸導工作。“以前晚上回到小區只能停在不能停車的地方,最近整頓好了很多,基本上還能找到地方。”對于改造過后的小區停車情況,有居民如是說道。
從“0”到157,地面非機動車充電樁“落戶”
由于緊鄰9號線佘山站,出行便利、小區內房屋出租率較高等因素,電瓶車是小區居民的另一主要出行選擇。然而,在新凱一期小區內,非機動車充電卻也是個“老大難”問題。
“原先小區內地面沒有非機動車充電設備,而地下非機動車庫雖有零星的充電口,但遠遠無法滿足需求。”新凱一期居民區工作人員介紹道。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飛線充電、樓道內充電的現象在小區內較多。
為此,居民區多次聯合執法部門開展整治行動,并進行充電安全宣傳教育,但往往不久充電亂象就“回潮”了。對于這樣的情況,居民區工作人員多少有過些心理預期,“關鍵是先要設法解決小區硬件問題,疏堵結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新凱一村居民區工作人員說道。
自去年下半年起,居民區便著手申請小區加裝充電區域和整改地下車庫、加裝消防噴淋及線路更換等工作。
地面充電從無到有,但又該如何保證安全性、便利性?在選擇充電區域、附屬設備時,居民區也進行了充分考慮,一方面,充電區域盡量選址在了居民樓的附近,另一方面,充電設施還配備了消防設備、雨棚、聲控照明設施等。
現在,新凱家園一期分別在小區南門口,小區東門口,步行街中央,1號、57號、77號、97號、104號等8處設置了非機動車充電區域,新增充電口157個,分布區域較為廣泛,從源頭上緩解了樓道充電、飛線充電的隱患。
目前,小區地下非機動車庫改造也正在逐步推進中,未來還將增加更多的集中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