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季度報告已經披露完畢,券商股的業績無疑是最亮眼的。上市一年有余的紅塔證券(601236.SH)備受市場關注。公司發布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71億元,同比增長161.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4億元,同比增長74.5%。
然而,《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公司前三季度投資收益為21.16億元,同比增長144.71%,主要原因是證券投資實現投資收益增加。有意思的是,其他業務收入為13.79億元,同比暴增30456.59%,其他收益同比增加343.97%。信用減值損失數目為4048萬元,同比增加8931.86%。
此外,據同花順iFinD顯示,紅塔證券對國軒高科(002074.SZ)格外鐘愛,在二季度持有1509.43萬股的基礎上,三季度增持1035.04萬股,目前合計2544.48萬股,位列第六大流通股股東。
2020年以來,國軒高科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是股價漲幅達85.29%。11月4日收盤,國軒高科股價漲停,收于29.66元,紅塔證券持股市值達7.54億元。公司股價自二季度以來漲幅達68.1%。
紅塔證券如此優異的成績單,更多的是非主營業務收入,信用減值損失嚴重,未來的業績如何持續?重倉國軒高科但是其業績持續虧損,這種投資策略和風格如何考量?
凈利潤增長明顯
券商三季度報告全部收官。2020年三季度證券行業整體盈利提升,經紀業務依然為業績貢獻主力。39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超過28%,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0%,增速分別較中報提升7和13個百分點。同時,盈利能力穩步增強。
國盛證券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小券商在三季度也有不凡表現,13家券商ROE高于7%。三季報前十大券商利潤占上市券商比重為66.7%,略低于中報水平,而2014至2015年牛市行情下,前十大券商利潤集中度也同樣表現出了下降的趨勢,牛市中大券商業績彈性不如中小券商。 可以看到,曾經的網紅券商紅塔證券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表現不俗,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4億元,同比增長74.5%。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作為主營業務的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收入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僅增長44.66%;主要提升業績的則是投資收益,同比增長144.71%。而這個無疑被分析人士認為是紅塔證券的一大特色。
不過,前三季度公司的其他業務收入為13.79億元,同比更是增長30456.59%,成為拉高業績的重要力量,其主要因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銷售收入增加;其他收益同比增長343.97%,主要因公司收到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增加。同時,前三季度信用減值損失4048萬元,同比增加8931.86%。
“三季度券商行業從收入結構看,自營收入占比略有下滑,但仍為最高,經紀和投行占比提升。”一位上市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其它業務收入大進大出,記賬方式也與傳統業務不一樣。
其他業務收入占比之大,還有近三倍增長的政府補貼,紅塔證券的不務正業備受質疑。
重倉國軒高科
券商的重倉股一直備受關注,據同花順iFinD顯示,紅塔證券三季度累計持有國軒高科2544.48萬股,位列第六大流通股股東。
國軒高科主營業務為動力鋰電池和輸配電設備兩大業務板塊,系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之一,擁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公司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生產的動力鋰電池產銷量多年排名國內前列。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年初,以國元證券、安信證券為代表的多家券商發布分析報告看好公司未來鋰電池發展前景,并給予買入的投資評級。
特別是5月,公司發布與大眾中國簽訂《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之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暨戰略合作協議》公告稱,非公開發行和股份轉讓完成后,大眾中國將持有國軒高科26.47%股份,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
安信證券發布報告指出,大眾入股國軒高科,是首家直接投資中國動力電池制造商的外資車企。國軒高科是國內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第三大動力電池生產商,其入股國軒高科不僅保障了未來電池的供應,本土化供應也更具備規模和成本優勢,為大眾發力中國新能源市場奠定基礎。而國軒高科也有望借助此次合作,成為大眾在中國市場的第一大電池供應商,或依托大眾拓展其他優質客戶。
國元證券分析師彭聰認為,公司動力電池技術積累深厚,若未來大眾成功入股,則國軒高科大概率進入大眾汽車供應鏈,有望成為大眾二供,未來公司銷量和盈利能力將大幅提升。
不過,國軒高科的業績卻不盡如人意,2019年年報虧損不小,2020年以來,第一和第二季度業績未見起色。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22億元,同比-32.85%。由于上半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動力鋰電池行業整體業績短期承壓,公司實現凈利潤0.34億元,同比-90.25%;實現歸母凈利0.36億元,同比-89.72%;扣非歸母凈利潤-0.88億元,同比-130%。
近期,國軒高科發布最新三季度報告顯示,虧損仍在繼續。2020年1-9月實現營收40.77億元,同比下滑20.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26.6萬元,同比下滑85.26%。其中第三季度盈利4912. 8萬元,比上年同期下滑78.34%。
股東減持進行中
隨著三季報的發出,紅塔證券的減持公告如約而至。
10月底,紅塔證券公告稱,收到股東發來的《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減持進展的告知函》,截至2020年10月26日,云南白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了紅塔證券股份7704886股,占紅塔證券股本總數的0.21%。云南白藥本次減持計劃時間已過半,本次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本次減持計劃實施前,云南白藥持有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47113683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1.30%,前述股份來源于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前持有的股份,并于2020年7月6日起上市流通。
7月6日,公司公告稱,股東云南白藥因自身資金需求,擬自 2020 年 7 月 28日至 2021 年 1 月 23 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不超過47113683 股(其中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 47113683 股,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 47113683 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 1.30%,減持價格根據市場價格確定。
對計劃尚未實施完畢,公司進行了相關風險提示:減持計劃實施具有不確定性風險,如計劃實施的前提條件、限制性條件以及相關條件成就或消除的具體情形等。在減持期間云南白藥將根據市場、公司股價等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實施及如何實施本次股份減持計劃,因此本次減持計劃的實施存在減持時間、減持數量、減持價格的不確定性。
“目前,券商股的估值并不便宜,因此減持也非常正常。”一位上海的上市券商行業研究員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股東的簡單投資邏輯和散戶并無差別”。
2020年,證監會公布的最新證券公司分類評價中,A類規模持續增加,紅塔證券的評級自2019年降至BBB級后,2020年未有變化,繼續維持BBB級。
對于股東的減持與公司大舉增倉國軒高科背后的邏輯,《華夏時報》記者在發送電子采訪函后并多次溝通,均未得到正式回應。(記者 王兆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