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引“今日俄羅斯”網站11月1日報道,位于瑞典東北部城市于默奧的Gitarren幼兒園正進行一個“素食試驗”,將在兩周后成為當地首家完全提供素食的兒童看護中心。園內所有1到6歲兒童都將參加這一試驗,或持續到明年一月份。在此期間,早、午餐和零食都將不包含肉類,沒有任何例外。該幼兒園的學前教育老師Markus對瑞典報紙Folkbladet表示,“我們希望這項試驗能夠走向常態化。”
盡管Markus稱,“這項試驗背后沒有任何政治動機,之所以這么做僅僅是因為我們相信這有助于保護環境。”然而,不少推特網友表示不理解試驗的動機,其中有人指責這是一種激進環保主義,會給兒童健康帶來威脅。
“素食試驗”新聞中,當地市政餐飲服務部門認為幼兒園的做法是一項“積極的行動”,如果學校方面與孩子父母達成共識,不會予以干涉,但問題首先在于,這種做法孩子們會同意嗎?雖然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代表孩子發表意見和做出決定的權利,但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幼兒有表達自己愿意吃什么和做什么的權利。如果他們的選擇和表達符合自然規律,有益于生長發育,就應當尊重。
如果孩子不愿吃素食,把食物吐出來,甚至以絕食抗議,園方會采取什么措施?是懲罰孩子,還是強制喂食?孩子們有對食物的選擇權,父母也應該根據他們的喜好來哺育他們。一律給予他們素食,既剝奪了孩子的喜好自由,也違反了多樣性原則,甚至把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常識棄于不顧,也是在違背培育和教育的規律。
另一方面,強迫讓所有孩子吃素能否保證營養供給?可以推論的是,那些強迫孩子吃素的人都不是吃素長大的。人類能演化到今天,也是雜食和食物多樣性的結果,尤其是肉食為人類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才使得大腦能夠充分發育和演化。剝奪孩子吃肉的權利實際上是一種反演化,更是一種倒退。
從不同食物成分對人類營養的貢獻,到人類需要依賴不同的食物可以看到,素食并不能提供給人以必需的營養,更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孩子的能量所需。在營養成分上,肉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鈣、脂溶性維生素的含量多于素食,并且肉食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都是優質營養素。蛋白質是建造和修補人體細胞組織的主要原料,脂肪產熱量很高,可對人持續供能,因而能極大促進人腦和身體的發育,并能使人強壯,精力充沛。
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有22大類,其中蘇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蛋氨酸8種是不能自身合成的,需要從食物中獲取,含有這8種氨基酸的肉類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肉食既是人們的口味選擇,也是人的進化和維持生命功能的必然。當然,素食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纖維素和一些堿性元素比肉食豐富,有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但這些對于孩子來說并非優勢,至少不是主要考慮的因素,因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生長發育,不是減肥和預防心血管病。
瑞典的膳食指南指出,應較多食用蔬菜、水果、草莓、魚類和貝殼類、堅果和種子食物,還要鍛煉;全麥類食物、健康的脂肪(包括植物性和動物性脂肪)、低脂乳產品等可以正常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鹽、糖和酒要較少消費。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并非是禁吃。即便考慮食物多樣性和營養豐富的原則,也因當在營養學的指導下,由營養學家食列出食譜,肉食和素食搭配,讓孩子獲得充足全面的營養。
而如果僅僅將該幼兒園不合常理的舉動看作是一場環保主義的行為藝術,其是否對標精確了呢?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的報告稱,科學家可以95%地肯定,人類活動是自1950年代以來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但人類行為中首屈一指的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炭等),由此把二氧化碳等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其次才是食品行業,特別是肉類及乳制品部門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目前,全球各國在肉類消費方面,依然熱情高漲。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8年全球豬肉產量估計為11308.1萬噸,消費量為11247.2萬噸;全球牛肉產量估計為6219.3萬噸,消費量為6025.8萬噸;全球雞肉產量估計為9550.0萬噸,消費量為9362.9萬噸。這三者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合計約為27077.4萬噸和26635.9萬噸。
由此觀之,提出強制幼兒吃素是“為了拯救地球”,既忽略了幼兒和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客觀需求,也沒有將搞“呼吁”的精力放在正處,“小題大做”,只顯得虛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