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星能源(000862)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公司需遵守《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3號——行業信息披露》中電力相關業的披露要求
(資料圖)
公司所處行業為新能源發電行業,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6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75%左右,風電和光伏的發電裝機將達到60-80億千瓦,新能源發電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國家新能源產業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十四五”期間,公司將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相關政策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業務,重點開展集中式光伏項目和老舊風電場的等容更新及擴容工作,不斷增加公司新能源裝機規模,提升公司盈利能力。2021年8月寧夏自治區發改委印發《關于開展寧夏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試點的通知》寧發改能源(發展)〔2021〕601號文件,要求各風電企業開展老舊風電場更新試點工作,以促進存量風電項目提質增效,推進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寧夏自治區發改委老舊風場更新試點通知中,明確通過“等容更新”和“等容更新+增容”兩種模式開展老舊風場更新改造,到2025年更新規模200萬千瓦以上,增容規模200萬千瓦以上。公司根據文件政策要求,穩步推進老舊風電場的改造工作。2022年9月寧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印發了《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寧黨發〔2022〕30號),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力爭達到5500萬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達提高到28%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為實現碳排放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2022年12月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規劃指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力爭達到55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占比分別提高到55%和30%以上。以上政策表明,十四五期間,寧夏將迎來新能源快速發展階段,為公司新能源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助力公司新能源發電進一步做大做強。二、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公司需遵守《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3號——行業信息披露》中電力相關業的披露要求報告期內,公司主要業務范圍未發生變化,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裝備業務,其中:新能源發電包括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截止到2022年12月末,建成投運風電裝機容量140.68萬千瓦,建成投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6萬千瓦,正在建設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5萬千瓦;新能源裝備工程業務主要包括塔筒制造、風機整裝、齒輪箱維修、風電及煤炭檢修等業務。公司主要業績以新能源發電為主,營業收入的80%以上來自新能源發電業務,為公司的主要業績驅動因素。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共計146.68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容量140.68萬千瓦,寧夏裝機120.83萬千瓦,2022年完成發電量16.75億千瓦時,上網電量15.98億千瓦時,未來根據寧夏自治區老舊機組改造政策,裝機容量將不斷增加趨勢;內蒙裝機容量9.9萬千瓦,2022年完成發電量2.3億千瓦時,上網電量2.13億千瓦時,根據公司發展規劃,未來在內蒙裝機容量可能將進一步增大;陜西裝機容量9.95萬千瓦,2022年完成發電量1.78億千瓦時,上網電量1.72億千瓦時,根據公司發展規劃,未來在陜北區域裝機容量可能將進一步增大。光伏裝機容量6萬千瓦,全部安裝在寧夏區內,2022年完成發電量0.97億千瓦時,上網電量0.91億千瓦時,根據公司發展規劃,未來存在增加風電“以大代小”等容和增容改造、新增集中和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的可能。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經營模式未發生重大變化,新能源發電通過發電上網銷售至電網公司,結算電費實現收入,裝備制造通過獲取市場訂單,銷售產品和服務取得相應收入。2022年公司完成新能源交易電量13億千瓦時,占當年總上網電量的62.66%,較2021年增長6.81%。涉及到新能源發電業務三、核心競爭力分析1.產業資源優勢:公司目前主業為新能源發電,屬于國家鼓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政府批復電價,在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生產經營相對穩定,具有穩定的現金流;公司目前風電裝機為早期建設風電場,占據較好的風資源和地理位置條件,隨著國家和自治區老舊機組改造政策的不斷明朗,公司通過開展老舊風機的技改,安裝低風速大功率的先進風機,能夠大大提升公司風電裝機規模和機組利用效率,提升公司新能源發電產業利潤貢獻率。2.新能源規模優勢:公司目前新能源發電產業裝機容量146.68萬千瓦,劃分7個運維區域和1個檢修中心,管理更加精細化,有利于降低運維成本;由于具備一定規模,各風電場備品備件使用統一調配,提高配件使用效率,降低庫存資金占用;檢修中心集中對各場站開展年檢、大部件更換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完成風機故障搶修故障和帶病運行機組的治理,保障了風機的運行效率,最大限度減少了故障損失。3.管理和人才優勢:公司是寧夏區內最早從事新能源發電的企業,在新能源發電方面生產經營方面,有18年經驗積累,在風電和光伏發電前期、建設、運行及維護檢修等方面培養了一批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同時,公司具備風機、齒輪箱、塔筒生產制造能力和經驗,在風機檢修和運維上,有較強的技術能力,能夠快速開展對風機故障的搶修和設備治理。4.區域優勢:寧夏地處西北五省中心位置,公司裝備制造業具備年產300臺風機、300臺齒輪箱、500套塔筒的生產能力,能夠輻射西北五省,地位和區域優勢明顯。
四、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十四五”期間,公司新能源業務取得規模化發展,公司新能源業務市場開拓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快速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建設成為區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能源開發企業。公司可能面臨的風險:1.資源變化影響機組利用小時波動的風險公司新能源發電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尤其是風力發電受風資源不確定性的影響,對公司利潤影響明顯。2.新能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下降的風險應對措施:一是總結以往交易經驗,結合區內交易形勢,深入了解電量交易市場變化情況,努力獲取價格較高的外送交易電量,量價平衡;二是及時了解電網用電負荷,結合公司短期設備和資源情況,做好現貨交易。公司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為風電項目建設提供配套設備設施,市場訂單受下游行業影響較大,市場訂單的充分獲取存在不確定性。應對措施:一是通過設備綜合治理,保障設備利用效率,確保機組應發必發,努力增加發電量;二是合理安排檢修,減少設備檢修對發電量的影響;三是加快推進涉網技改項目,減少限電和兩個細則考核損失。為了減少棄風限電帶來的影響,公司通過參與電量交易,減少限電,爭取多發電量,但交易電價因外送電量獲取比例下降及區內交易價格持續降低,存在不同程度的電價下降情況,平均上網電價下降,對公司新能源發電利潤有一定的影響。3.裝備制造業市場訂單變化風險應對措施:一是通過技術提升、工藝優化,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公司產品的競爭力;二是積極拓展新的業務,實現制造業的轉型,提升自身應對市場風險能力;三是與目前市場上大型穩定客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最大限度獲取市場訂單。4.補貼電費不能及時結算造成的資金鏈風險目前由于新能源電費結算滯后的問題,使公司流動資金短缺;公司帶息負債高,還本付息壓力大,公司存在資金鏈風險。應對措施:一是積極推動并跟進補貼電費結算工作,準確提供結算所需相關資料,確保補貼資金及時到賬;二是充分發揮中鋁資金池及財務公司的資金支持作用,多元化籌融資方式;三是加大裝備產業貨款回收力度、積極進行清收清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