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
8月16日晚間,民營化工龍頭企業恒力石化(600346)披露2021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45.74億元,同比增長55.25%;凈利潤86.42億元,同比增長56.65%,營收、凈利雙增,保持了一貫的高增長勢頭。
對于半年度業績增長的原因,恒力石化表示,受益于原油價格上行和終端消費修復,疊加海外訂單回流,行業上游的各類主要化工品價格與價差維持和波動在強勢區間,支撐了企業盈利穩定與增長。同時,行業下游的化工新材料產品也受益于原料成本推動和終端復蘇拉動,盈利能力加快改善。
作為行業內首家實現“原油-芳烴、烯烴-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產業鏈一體化化工新材料的上市公司,恒力石化目前以2000萬噸原油和500萬噸原煤加工能力為起點,在上游具備年產450萬噸PX和40萬噸醋酸生產能力,中游擁有1160萬噸PTA產能和180萬噸纖維級乙二醇產能,自產的PTA和乙二醇產品部分在滿足自用的同時,進行外售。
隨著上游世界級煉化、乙烯項目關鍵產能和各類稀缺化工原材料產品的完全投產以及中游 PTA 業務競爭優勢不斷鞏固擴大,恒力石化持續不斷延續新材料價值產業鏈。
半年報顯示,圍繞主營業務之一聚酯新材料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恒力石化下游化工新材料產品涵蓋民用滌綸長絲、工業滌綸長絲、功能性薄膜、工程塑料、PBAT/PBS 類等聚酯與化工新材料產品。其中,恒力石化的民用長絲產能位列全國前五,工業滌綸長絲產能位列全國第二,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滌綸民用絲、工業絲制造商之一。
截至目前,恒力石化自主研發積累了一系列差別化、功能性產品,掌握了大量產品的生產專利,其產品在品質以及穩定性上優于同行,獲得市場廣泛認可。
公開信息顯示,恒力石化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能夠量產規格 7D FDY 產品的公司,MLCC 離型基膜國內產量占比超過 65%,更是國內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夠在線生產12微米涂硅離型疊片式鋰電池保護膜的企業,在功能性薄膜和民用滌綸長絲領域,恒力石化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和工藝積累,形成了短期內難以復制的行業競爭護城河。
在2021年上半年的經營中,恒力石化下游的化工新材料產品受益于原料成本推動以及終端復蘇拉動,盈利能力加快修復,而功能性薄膜、工程塑料、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供給趨緊的強勢品種則維持在更高的價差和盈利水平。
綜合新材料產能布局來看,恒力石化各項新材料生產穩定并持續擴張,市場競爭力強勁。半年報顯示,恒力石化現有年產 26.6 萬噸功能性薄膜、24 萬噸工程塑料和 3.3 萬噸可降解塑料,同時遼寧營口在建 3 條功能性薄膜生產線(12 萬噸/年)、4條工程塑料/PBS 類改性生產線(3 萬噸/年),預計在 2021 年下半年陸續投產,遼寧大連長興島45萬噸可降解塑料項目和蘇州汾湖47萬噸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10萬噸特種功能性薄膜、15萬噸改性 PBT、8萬噸改性 PBAT正在建設中。
今年6月24日,恒力石化發布系列公告,擬投建四大化工新材料項目,包括年產80萬噸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項目、年產45萬噸PBS類生物降解塑料項目、150萬噸/年綠色多功能紡織新材料項目以及新材料配套化工項目,進一步做長、做深、做精下游新材料產業鏈。
據悉,恒力石化已啟動康輝大連新材料45萬噸PBS類生物降解塑料項目,建設地大連長興島,總投資17.98億元,主要建設45萬噸的PBS/PBAT可降解新材料產能。據測算,康輝大連新材料45萬噸PBS類生物降解塑料項目達產達效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05,818 萬元,年均利潤總額201,640萬元,將有效擴大公司可降解新材料板塊的產能和規模,持續提高可降解塑料的市場占有率。
2021年是《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南》發布之年,指南特別強調,石化行業在大力提升產業創新自主自強能力時,要尤其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恒力石化一舉推出四大化工新材料項目,在積極響應行業政策號召的同時,也將助力公司在實現煉化全產業鏈一體化后,繼續增加下游高端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產業的鏈條厚度,不斷提升公司化工新材料業務板塊的研發屬性、科技含量和技術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