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鳳凰網WEMONEY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中保協”)獲悉,中保協近日對會員單位印發了《2018年度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下稱“報告”)。
“相互保”因創新不當被點名
報告中點名了“相互保”,稱其產品創新不當,將網絡互助計劃偽裝成相互保險。“2018 年在網絡廣泛傳播的‘相互保’產品,上線9日內用戶數突破1000萬,該產品雖然短期內吸引了大量客戶投保,但涉嫌存在未按規定使用經報備的條款費率、誤導性宣傳、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問題而被監管叫停,給公眾對保險的認識和理解也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
2018年10月16日,螞蟻金服聯合信息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推出一款相互保險產品“相互保”,正式在支付寶上線。然而僅僅過了41天,螞蟻金服就發布公告,稱其接到合作伙伴信美人壽通知,監管部門約談并指出“相互保”涉嫌違規。“相互保”升級為“相互寶”,由螞蟻金服負責運營,新的“相互寶”是一款基于互聯網的互助計劃,背后不再對接《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相互保團體重癥疾病保險》。此前,京東也聯合眾惠相互保險社也推出“京東互保”,但是上線僅一天就悄然下架。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中消協對于“相互保”的定性為“創新不當”,但BATJ等巨頭入局保險行業的意義不容忽視。流量巨頭背后主要看中健康保險的大市場和大數據的價值,互聯網巨頭們有充足的資金、流量和技術優勢,如果獲取到了足夠的保險用戶,必然會帶來保險市場的利益重新分配。
報告中也提出,目前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競爭加劇。2017年7月螞蟻金服拿下互聯網巨頭中第一家保險中介牌照,2017年10月百度拿下保險中介牌照,2017年11月騰訊旗下“微保”正式上線,互聯網公司從最初的代理賣保險到自主研發產品,再到經營保險公司,互聯網技術在保險業全面滲透,互聯網人身保險行業也逐漸呈現傳統保險公司、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及互聯網保險中介平臺多渠道競爭發展的格局。
統一的保險數據共享平臺有待建立
除上文提到的創新不當外,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另外的問題。報告指出,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缺乏創新、結構單一,各保險公司的業務基本上都集中于簡單的壽險、年金及意外傷害保險等,同質化現象嚴重,替代性強、存在感弱,缺乏核心競爭力,只能被迫進入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中,不利于保險公司長期穩定經營。”
對于當前的頗受市場關注的保險科技,報告也指出其應用存在短板。
一是保險科技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技術門檻和附加值較低的運營管理和銷售管理等初級環節,在產品研發定價及風險管理等對于數據分析和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的環節則有待進一步深化;
二是保險科技的應用離不開基礎數據的支持,隨著消費者對保險產品認知的不斷提升,如何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出更適合互聯網銷售的碎片化、場景化產品離不開產品開發前期對互聯網客戶財務狀況、健康狀況、消費行為等的分析,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公民個人隱私的保護,目前行業缺乏統一的數據交流共享平臺,僅僅靠保險公司自身的數據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在保護客戶隱私的基礎上,合理合規獲取相關且可靠的數據是保險公司進行保險科技創新的必要前提。
報告最后對上述問題提出了政策層面的解決建議。
針對產品同質化問題,報告提出,建議進一步放寬保障型產品銷售限制,加大對互聯網人身保險產品開發創新、合作方式創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科學引導并鼓勵保險公司設計出更加符合互聯網客戶個性化需求的保障型產品,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技術優勢, 實現“千人千面”的定制化產品開發,幫助保險公司通過產品創新實現價值轉型。
對于保險科技應用的短板問題,報告建議加快建立行業統一的保險數據共享平臺,推進保險行業與社保、醫院、銀行及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的標準數據對接,構建適合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特有的數據模型。報告指出,此做法不僅有利于對互聯網用戶進行全方位評估,使核保、理賠更智能、更準確,使產品設計更貼合互聯網用戶需求,更有利于提高行業風險識別能力和反欺詐水平,從根本上杜絕系統性風險,促進互聯網人身保險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