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年多藍籌白馬股行情之后,各路資金開始圍獵中小創。《投資快報》記者梳理觀察到,一方面以機構和外資為代表的增量資金配置A股力度很強,大金融和大消費依舊是最受資金青睞的組合;另一方面增量資金在持續尋找優質龍頭股外,還在逐步布局被市場錯殺的中小創成長股。數據顯示,不僅北上資金開始涉足一些中小創個股,中小市值重要股東也在頻頻增持。對此,分析人士指出中小創在經歷了一年多的調整之后,目前已出現“黃金坑”,應關注中小創版“漂亮50”。
中小創版“漂亮50”正在大肆吸金
2018春節過后,記者統計發現,在2017年之前上市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中,目前各有663只和513只個股股價仍低于2017年初,占比分別達到81.95%和90.15%,這里面有沒有什么值得投資的機會?
“我們平時會幫高凈值客戶管理一些海外資金,近期這些客戶都主動提出來說想配置一些中小創個股,他們認為目前已經出現了機會。”深圳某私募機構人士李明(化名)告訴記者,其實不需要客戶提出來,他們已經關注到中小創板塊中的機會,尤其是在2018年初調整之后,開始逢低布局中小創。與上述私募類似的是,另一深圳私募人士劉成(化名)也表達了對中小創板塊的看好。“在強監管的常態下,去年多數涉及題材炒作的中小創板塊表現實在是太糟,但在一年多的調整后,有一些中小創個股已跌出了‘黃金坑’,目前只需要靜待‘春風起’。”
從A股的重要股東和產業資本增減持凈額來看,東方財富(300059,股吧)choice數據顯示,2018年2月A股凈增持達7.03億元,一改過去6個月均為凈減持的現象,其中2017年9月凈減持額一度高達到88.9億元。東北證券(000686,股吧)認為,產業資本由過去兩個月的大幅凈減持轉變為凈增持,從統計的近兩周發布重要股東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市值分布來看,中小市值(市值小于200億)上市公司占比達到84%,為增持的絕對主力。雖然中小市值公司增持存在部分大股東質押股票臨近平倉線等因素的自救行動,但更多的是在前期風格因素強力左右下,部分優質中小市值股票已跌破其股東認為的合理價值。
東北證券進而直接給出“投資提示”:短期仍看好績優中小市值股在錯殺下的超跌反彈行情,給出中小創版“漂亮50”組合的選股依據:市值(70億元-500億元)、盈利增速(近5個季度歸母凈利增速大于20%)、估值(PE小于50x)等條件。
此外,開源證券也表示,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新時期,隨著國家層面的戰略性政策推動,中國科技力量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未來A股市場有望出現一批科技領域的新藍籌,投資者可從中長線角度考慮,利用調整機會積極逢低吸納此類成長確定性品種。
華創策略:堅守“類滯脹”主線
華創策略分析師王君團隊昨日指出,伴隨年初原油價格的持續攀升,市場的運行邏輯經歷了由“通脹預期的溫和上修”到“擔憂通脹過熱引發貨幣收緊”的過渡。盡管央行依舊普遍維持“高增長和低通脹”的樂觀判斷,但監管層已經明確表達出了對于跨市場資產價格大幅波動的擔憂。我們認為波動率的底部抬升并不是短期現象,而應該是趨勢性的中期進程。
波動率回歸后,市場的方向與風格如何演繹?王君團隊認為,作為衡量資產價格波動特征的指標,波動率在中長期存在均值回歸的特征,但短期內往往呈脈沖走勢運行。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沒有外部環境的顯著改善,波動率的底部抬升既不能用來判斷方向選擇,也不能視作風格切換的信號。
如何應對波動率的回歸之旅?來自上述華創策略的這份分析報告認為:(一)落實到交易層面,在波動率中樞走高的市場環境下,擇時能力的重要性將顯著提升。節奏上,短期內市場波動大概率將有所平復,風險偏好的修復有望延續。但中期來看,在緊縮效應的累積與傳導之下,務必要做好倉位的管控,特別是4月后需要警惕類滯脹預期和波動率再度抬升的風險。行業配置層面,堅守“類滯脹”主線——金融地產、石油石化以及大眾消費板塊。(二)分散化和對沖投資的必要性凸顯。考慮到當前權益和債券市場對于流動性的敏感度都處于高位,依靠傳統股債配置平抑組合波動性的功能被弱化。一方面可以在波動率低位,擇機以低成本做多波動率指數(如VIX futures交易基金);另一方面,在類滯脹結構的環境下,建議提高能源、貴金屬和農產品(000061,股吧)等另類投資的配置權重。
楊德龍:注冊制延期利好A股
受國務院委托,證監會主席劉士余2月23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說明,建議股票發行注冊制授權決定期限延長二年。這次推遲主要是由于目前在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交易者成熟度等方面還存在不少與實施注冊制改革不完全適應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完善。劉士余說,為了使繼續穩步推進和適時實施注冊制改革于法有據,保持工作的連續性,避免市場產生疑慮和誤讀,并為修訂證券法進一步積累實踐經驗,建議授權決定實施期限延長二年至2020年2月29日。《投資快報》記者關注到,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這個表態對于市場來說,體現了管理層對市場呵護態度,相當于給投資者吃了個定心丸,有利于A股市場走強。
據了解,這兩年隨著市場的穩定,IPO已經恢復了正常。隨著發行的提速,2017年一共成功上市的IPO企業有436家,創出歷史新高,相比2016年的227宗,增長92.07%。2017年新股融資規模2,301.09億元,高于2016年的1,496.08億元,增長53.81%。可見,我國新股發行已經進入正常狀態,現階段IPO排隊的公司也在逐步消化,IPO堰塞湖問題有所緩解。值得注意的是IPO審核從嚴成為常態,從2017年10月份新一屆發審委履職以來,IPO審核從嚴把關,過會率連創新低,甚至一度出現“六過一”、“零通過”的局面,從源頭上嚴格把關,最大程度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楊德龍還表示,現在A股市場處于從底部慢慢攀升的階段,大盤整體走勢并不強勁,而美股等海外的成熟市場已經走了八、九年的牛市,和我們關聯度最高的港股也已經走出了大牛市,可以說A股是需要悉心呵護的一個市場,牛市的基礎和牛市的信心還比較薄弱,在這個時候推遲了注冊制改革,對于市場來說,體現了管理層對股市呵護的態度,有利于A股市場逐步走強。
《投資快報》發自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