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公告顯示,經過4輪審核問詢的晶云藥物,將于3月22日上會接受審核。晶云藥物科創板IPO之路再進一步。
成立于2010年的晶云藥物,是一家專注于藥物晶型研發服務和晶型技術產業化的創新型企業??偛课挥谔K州,并在北京、美國新澤西和加拿大多倫多分別設立研發中心。
晶云藥物將眾多資金用來理財,且投資收益持續為負。作為一家醫藥類科技公司,晶云藥物商業模式令人存疑。
依賴境外市場加大風險
作為一家CRO(研發外包服務商)企業,晶云藥物向全球制藥企業提供專業化的藥物晶型研發解決方案,已主導或參與了全球 500 多家客戶的超過 1000 個化合物的晶型研發。
晶云藥物實控人為陳敏華、張炎鋒、Robert Wenslow、王嘉琳,四人合計控制40.75%的股份。實際控制人中前三位分別畢業于美國羅格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且均有美國默克的工作經歷,所以晶云藥物大部分業務來自于海外市場,占到銷售收入的60%以上。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晶云藥物營業收入分別為6,870.46萬元、12,869.22萬元、11,503.29萬元。其中,境外收入分別為 4,686.02 萬元、10,647.56 萬元和 7,352.60 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68.33%、82.74%和 64.09%。
2018-2019 年,晶云藥物創新晶型技術及產品開發業務的收入分別為 4,714.68 萬元、1,690.32 萬元,全部來自境外客戶。
如果晶云藥物主要境外客戶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形勢、醫藥政策等發生重大變化,或者這些國家、地區與我國政治、外交、經濟合作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將有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而且境外收入使用外幣進行結算,將受到匯率變動影響。境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等綜合因素將影響匯率波動,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收入過分依賴于境外業務的晶云藥物,在當下的國際環境走向下,未來發展也將充滿著不確定性。
投資、理財能力堪憂
在2020年疫情影響之下,科創板232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5.56%。而其中52家生物醫藥行業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50%,凈利潤增長高達377%。物醫藥行業業績增長領跑科創板企業,可謂是一片向好。
而晶云藥物收入雖在2018年同比增長87%,但2019年卻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滑12%。2017-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764.02萬元、3,578.73萬元、3,219.83萬元,2019年凈利潤也同比下滑了10%。
在營收和凈利潤出現負增長的同時,晶云藥物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大幅波動。2017-2019年,這個數據分別為4,344.94萬元、13,882.00萬元、-9,308.30萬元。
對此,晶云藥物給出的原因是因為投資理財。
晶云藥物投資理財支出合計約8億元,其中2017-2019年其投資支付的現金分別為0.53億元、1.98億元和5.5億元,分別占當期收入的77.15%、153.86%、365.93%。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不僅為負,而且負值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7-2019年投資活動產生現金流凈額分別為-2837.94萬元、-1198.47萬元和-1.26億元。
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分別為-326.00萬元、-224.91萬元和-72.93萬元,若被投資企業經營狀況下滑,則可能導致長期股權投資再次出現減值,從而對公司盈利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銷售與管理費用高企
讓人生疑的不僅只是在投資理財上過多的投入,還有其重銷售輕研發的可能造成長遠發展動力不足問題。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晶云藥物銷售人員11人,總薪酬為521.96萬元,平均薪酬達47.45萬元。
而同期研發人員數量為123人,薪酬總額為914.12萬元,平均薪酬僅有7.43萬元。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只有銷售人員的15.66%。如果除去五險一金等費用,研發人員的實際形成就更低。
不僅銷售人員薪酬遠高于研發人員薪酬,晶云藥物銷售費用高企,且遠高于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2017年-2019年,晶云藥物銷售費用率分別為9.39%、11.42%和8.47%。而可比公司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博騰股份、藥石科技、成都先導等5家公司,同期的均值分別為5.61%、3.59%和3.36%,銷售費用率遠低于晶云藥物。
晶云藥物遠高于研發人員薪酬的銷售薪酬,以及遠高于行業的銷售費用率,不僅沒有帶來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反而公司業績出現負增長。2019年,晶云藥物收入和利潤雙雙下滑,分別同比下滑12%和10%。
對于這樣一家研發投入不足,而熱衷理財投資,且銷售費用高企的醫藥公司,未來增長潛力和盈利能力讓人生疑。(記者 胡靖聆 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