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逃避高考內卷,無非就是兩條路可選,要么下工廠,要么出國”。
如今距離2022年的高考時間越來越近,而且今年受到疫情因素的影響,多數學校長時間的參加教學,難免會對同學們的學習效率有一定的影響。
而在目前這種競爭壓力下,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成績一般,高考結束之后選擇什么專業合適”,對此,人大教授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考不上好的一本,只能上差一本或二本,孩子基本上也只能是勞動力了”。
二本生就再無翻身之地了嗎?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高校有3000余所,其中本科數量占多數,100余所,其余985和211兩種高校只只占100多所,但是根據2021年的高考數據顯示,參加高考的有1078萬人,而985院校的錄取人數只占1.67%,211占4.75%。
換一句話說,每年高考結束之后,普通一本和二本,還有專科都是大多數考生的歸宿,而最終能夠上985和211的人數卻寥寥無幾。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是一名大學生的自述,“我是出身二本,但這并不能成為你不看我簡歷的理由”,正是因為學歷的緣故,讓很多企業將大學生拒之門外。
但是我們回想起70、80年代的專科生,甚至是中專生,他們都已經成為被重視的一類群體,所以面對二本生如今的處境,未免會感到心酸。
二本生的出路在這
很多同學面對人大教授的這句話都略顯無奈,自己努力了這么久,考上個二本還被人看不起,難免會有些失落,甚至會質疑,二本生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早在之前,公務員就是比較吃香的行業之一,而目前為止依舊如此,所以說二本生的出路是考公務員并沒有錯。
一個比較現實的看法:公務員可能不是所有行業中最好的職業選擇,但是卻能夠最大程度上讓父母感覺到寬慰,最終也能夠呈現出二本學歷的重要意義。
畢竟公務員崗位只是對個別專業有些許的限制,而學歷只要保持在本科以上就可以,身后自還有部分崗位為專科生提供。
與人大教授的話相比,同學們還是喜歡北大的宣傳片
北大的宣傳片中有這樣一句話,“要用一生的努力,做一個趨光的人”,這句話給我的理解就是,當你的能力足夠強大的時候,學歷根本就不是問題。
可能學歷代表的只是你日后工作的起點,但很多同學因為自己的起點比較低,所以就沒有了闖勁,甚至就此放棄。
在現在這種競爭環境下,有考試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分化,但是作為學生需要記住的是,你所站的位置一切都是別人對你的評價標準,但是站在哪里才是你自己的選擇。
尤其是即將走進高考的學生們,在現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下,即便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也不要放棄,一定要拼盡全力跳到最高的那個臺階上,才有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
最終的高考成績,要以第二次模擬考試為標準
在高考來臨之前,學校會為同學們舉辦三次模擬考試,而每一次模擬考試,都是按照高考的模式進行,無論是時間節點、考試順序還是現場布置等,都是按照高考的模式進行。
而在這三次模擬考試中,同學們要以第二次模擬考試為標準,因為第一次模擬考試中,可能很多同學會感覺到陌生,因此在成績上會有些落差,而第二次模擬考試到來的時候,基本上離高考也不遠了,但是這個階段同學們的心態會變得更加沉穩一些。
那么高考成績和模擬考試的成績會差多少分呢?或者說如果同學們想在高考中考上一本院校,那么模擬考試中需要達到多少分?
在這里可以準確地告訴大家,裸分成績就需要達到500分以上,一方面,是因為一本院校本身的分數線就比較高,另一方面,之所以會要求“裸分”,是因為排除加分的部分,也是在給同學們留出余地。
高考拼的不僅是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是同學們的心態,在這段備考的時間里,避免有緊張情緒的發生,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釋放自己的壓力。
而且這也是一個查缺補漏的最佳時期,同學們在這段時間可以刷題,但是要保證質量,而不是更多地注重數量,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備考方式。
今日話題:你對人大教授的這段話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