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雙減”落地后,對校外的補課機構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業壓力,而課后延時服務也解決了部分家長無法接送的難題。
但是原本家長認為很好的事情,在執行了一段時間之后,各種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很多家長都對課后延時服務提出了質疑,因此“取消課后延時”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了。
按道理來說課后延時能夠讓學生在學校完成任務,回家之后就更加輕松,為何在實行之后家長們紛紛退出呢?其實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更深層次和很現實的問題。
延時服務備受詬病,學生壓力不減反增?家長的顧慮原來在這里
所謂延時服務就是在原本的放學時間上進行延長,解決家長無法按時接孩子的問題,但是延時的時間有限,那些體制外的工薪階層家長還是有接孩子的困難,并沒有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而且學生在校時間延長,不管延時期間是否上課,都是會讓學生感到疲憊,效率高的學生能完成作業,但是大部分學生回家后仍然要寫作業,反而增加了身心負擔,這對孩子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同時延時放學還涉及到了學生的飲食問題,很多學校是無法提供晚餐的,如此一來學生就要餓著肚子學習和活動,對于注意力的集中也是毫無好處的。
除了家長的擔憂外,老師也是有自己的顧慮,本身工作很疲憊,也有家庭需要照顧,放學后還不能得到休息,工作壓力無形之中就增大了,還無法顧及到家里的事情,所以也是怨聲載道的。
所以這些都是延時服務嘗試后出現的問題,但是發現問題就想辦法去解決,這樣才能讓教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教育部傳來新消息,“5+2”延時服務有變動,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教育制度也是如此,出發點肯定都是好的,為了學生的發展提出來的,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問題逐漸顯現,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有問題就逐一解決,這就是制度完善和發展的過程。
“5+2”延時服務落實之初,能得到家長的認可也證明了其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制度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想法和需求,所以教育部門也會根據大部分人的想法進行調整。
對于家長們擔憂的問題,教育部也進行了最新的調整,盡可能解決延時服務帶來的一些問題,好讓家長和老師更加有信心去面對。
教育部指出課后延時服務的時間要與當地的上下班時間進行相銜接,解決好家長的接送難題,這也就意味著延時服務的時間并不是固定的了,可以跟當地的實際情況去進行規劃。
同時還強調要盡量讓學生在學校完成作業,幫助學生進行作業輔導。但是延時時間有限,也就是說作業量要減少,否則也是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的,這也算是減負的一種方式。
另外除了日常學習之外,還要為學生提供特色課程,比如文體、閱讀、興趣小組以及社團活動等等,讓學生疲憊的學習壓力有所緩解,同時還能提升素質教育。
如此一來家長是舉雙手贊成的,但是老師卻坐不住了,感覺自己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了。教育部門也想到了老師的需求,也提出了要完善課后服務保障制度,給老師更多的補助和支持,提升教師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該想法也是為了解決延時服務帶來的一些弊端和問題,真正達到減輕家長負擔的目的,此政策有望在9月份落實,但也需要全社會的支持,才能實行地更加順利。
想要課后延時行之有效,就要從多方面滿足需求,解決現實中的難點
首先,要解決家長擔心的吃飯和課后作業的問題,合理規劃和利用延時服務的時間,讓學生在老師的監督之下完成書面作業,減少回家的任務量,同時為參與延時服務的學生提供相應的晚餐,解決家長最大的兩個顧慮。
其次,增加課后延時的老師數量,給老師提供相應的補助,提升教師的參與積極性,當然也要視老師的情況進行排班安排,減少老師不必要的工作任務,讓老師的工作以學生為中心。
最后,教育制度不能“一刀切”,在教育部門的規定之下嘗試進行自我調整,結合家長、老師和學生的需求去進行創新和完善,尤其是要將老師和家長的建議重視起來,一點點解決現實問題才能讓制度更加適合學生。
【筆者寄語】其實教育制度一直是在發展完善的過程,問題和弊端是必然存在的,家長也不必反應過于激烈,相信隨著教育制度不斷轉變,家長和老師的難點也會慢慢解決,只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去面對制度的轉變,制度不能適合所有學生,家長可以借助制度解決難題,但終究還是要尋找適合孩子的發展道路。
今日話題:你認為應該取消延時服務嗎?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