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江蘇鹽城市委聚焦“青春留鹽”品牌打造,深入研究鹽城產業特色、各類人才政策和青年就業需求,創新服務青年就業的方式方法,進一步找準共青團在大就業工作格局中的作為空間,有針對性地做好引導、聯系、服務工作,逐步構建起多元立體的引才留鹽工作體系,全方位服務鹽城黃海明珠人才工作大局。
一是暢通校地聯絡渠道,開展精準有效對接。以世界自然遺產為紐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已先后走進澳門大學、南京大學等54所高校,同步開展鹽城青年人才政策推介會、人才招聘會等交流活動,建立與眾多高校常態聯系的機制。以校園引才使者為支點,持續活躍10個駐外大學生團工委,密切與在外鹽城籍大學生的經常聯系,在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培養選聘了110名“青春留鹽”校園引才使者,明確一場宣講會、一批推介文章、一次社會實踐、一條短視頻等“四個一”工作任務,宣傳推介鹽城青年人才政策。以看鹽城系列活動為支撐,廣泛開展名校優生鹽城行、歡迎駐鹽高校新生、萬名學子看家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帶領大學生深度感知鹽城,提升來鹽留鹽發展意愿。以“青春留鹽”現實需求為導向,開展駐鹽高校畢業生留鹽離鹽情況調研,推動組織部、人社局、教育局和駐鹽高校共同深化“青春留鹽”行動,強化“百校千企萬崗”就業品牌,助力招引各類青年人才來鹽留鹽就業。
二是創新多元服務方式,提升實習就業質效。精心組織開展“青春留鹽 城就未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每年募集1000多個優質崗位,吸引大學生來鹽上崗實習,并廣泛邀請省內外高校社會實踐團隊深入鹽城開展調研。構建“院校+園區+鎮街”工作格局,明確各地團組織定期摸排企業崗位需求,高頻次推送“青春留鹽”就業崗位招聘信息218期,累計發布崗位54200個。建立“鹽城籍優秀學子信息庫”,持續跟蹤聯系,向應屆畢業生匹配推送崗位信息。開展職業院校技能人才招聘活動23場次,持續發布就業崗位共計11238個。聚焦電子信息行業,舉辦“送崗直通車”專場招聘活動,采取線下招聘市集、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吸引96家企業攜2100個就業崗位參加。引導青商會會員企業和青聯委員中的企業家主動結對市屬高校貧困畢業生,切實解決困難畢業生就業175人。
三是構筑立體平臺載體,用心用情聚才留才。持續推進“創青春·贏在鹽城”青年創新創業計劃,辦好“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和“挑戰杯”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以大賽為平臺,抓好賽后培育和孵化工作,為大學畢業生構筑起“青創園”“青創群”“青創課”“青創貸”的創業生態,不斷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能力。全面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每年在各行業系統分工種開展20場以上的青年技能比賽和比武活動,為有“一技之長”的大學畢業生創造展示舞臺,用技能點亮人生。全域建設12家以上青年人才驛站,實施“驛Young”五大重點服務項目,提供“五個一”入住禮包,聚力打造集成短期免費住宿、政策咨詢、崗位推介、創業指導、城市融入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打通青年就業“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動留鹽服務鏈后移,打造“緣聚青春 愛在鹽城”工作品牌,創新推出“脫單盲盒”“三分鐘約會”等青年喜愛的交友模塊,常態化多頻次舉辦青年人才聯誼活動,組織各行各業優秀青年看鹽城、交朋友、結緣分,讓更多青年人才真正扎根鹽城。
團江蘇鹽城市委書記 翟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