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十項“全能王”
破格入伍成為特種兵
當新兵時
給新兵當體能教練
退役后
他成了硬核“兵教師”
退役大學生士兵
盧衍丁
曾在東部戰區陸軍某特種部隊服役
▼
退役后,盧衍丁作為體育老師
為學生們上課
▼
生于1991年的盧衍丁
從小就有一個當特種兵的夢
成為特種兵
17歲時
盧衍丁就讀于一所民辦院校
為了當特種兵
他在體育上投入大量時間
后以福建省第三的成績
考入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大學期間的盧衍丁
▼
入學不久
他聽說部隊會來大學征收特種兵
但對身高有著嚴格要求
他差了整整3厘米
為了以一技之長彌補不足
大學期間他拿到了
十項全能冠軍
并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
最終特招入伍成為特種兵
100米、110米欄、400米、1500米
標槍、鐵餅、鉛球、跳遠、跳高、撐桿跳
盧衍丁成為十項“全能王”
▼
2013年9月
盧衍丁如愿成為特種部隊新兵
▼
體能教練員
入伍一個月
盧衍丁就因優異的表現
成為新兵辦體能指導
未滿三個月時
他開始在全團巡回授課
將大學專業學以致用
盧衍丁開始發揮
他的體育專長
作為唯一義務兵擔任新兵體能專項教員
盧衍丁給新兵營干部骨干授課
▼
入伍第二年,他摸索出
“盧衍丁體能訓練法”
和“體能訓練按摩教學法”
解決了部隊體能訓練
練什么、練多少、怎么練的問題
2015年3月,他結合新大綱
創立“雙向補鈣闖關訓練法”
解決了傳統體能訓練
理念不新、方法不活、質效不高等問題
盧衍丁組織大家科學訓練
▼
在一次比武中
盧衍丁(前左一)被評為“軍營型男”
也帶出了一大批型男
▼
解放軍報、國防部、人民網
都曾報道盧衍丁
▼
特戰尖兵
2015年12月
剛轉為軍士的盧衍丁
因在新兵訓練中帶兵成績突出
他獲得第一個個人三等功
2016年,第一次當班長
他帶的班就榮立集體三等功
他還曾作為
全軍首批優選特種兵
赴特種作戰學院參加集訓
取得優秀學兵
并被評為“陸上猛虎”
在特戰突擊隊時,每天訓練14小時
扛著52斤重的彈藥箱跑三公里
▼
盧衍丁參加魔鬼訓練
▼
被特戰學院評為“陸上猛虎”
▼
盧衍丁所獲榮譽
▼
在服役的5年中
盧衍丁還榮獲嘉獎7次
被評為“特戰化訓練先進個人”
還被福建省征兵辦表彰為
“福建省優秀大學生士兵典型”
回母校講述成長經歷
并接受采訪
▼
退役當老師
2018年,盧衍丁服役期滿
臨近退伍
他代表原部隊與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簽署共建協議
建立了人才聯合培養機制
代表東部戰區某特戰部隊
對參軍志愿者進行體能測試和面試
▼
即將回到社會
什么樣的職業值得他
繼續為之沖鋒
他最終選擇了人民教師
優秀的學業成績
光輝的特種兵經歷
加上當地的優惠政策
27歲的盧衍丁
走向新的“戰場”
福建省明確
退役大學畢業生參加公務員
教師崗位或其他事業單位考試
享受筆試成績加分優待
認真備課的盧老師
▼
帶學生們上體育課
▼
他先是在廈門火炬學校
任軍體中心主任
將軍事體育融入課堂教學
所帶學生5人打破6項校運會紀錄
區賽成績創近十年最高
后入職廈門市同安一中
剛剛半年多
盧衍丁就被推選為
體育名師工作室成員
還當上了體育組備課組長
證書見證他們
拼搏后的喜悅
▼
從特戰尖兵到中學老師
盧衍丁的經歷
并非個例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
再次強調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
如今
各地陸續出臺利好政策
為退役軍人當老師
提供定向培養計劃
讓最可愛的人
繼續做最可愛的人
3月31日中國國防報頭版
▼
貴陽市采取指標到區(市、縣)、定向培養、保障編制、合格聘用的選拔培養模式,拿出30個初中、小學教師編制,面向貴州師范大學、貴陽學院等省內高校全日制統招師范類專業在讀的本科及以上學歷、年齡在30周歲以下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公開選拔,以全日制脫產學習形式進行培養,從選拔、培養到定向就業,打通全鏈條。
福州市明確:事業單位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專門崗位,用于定向招聘在福州入伍的退役大學畢業生士兵,其中教育、衛健系統當年招聘計劃中安排不少于1%的崗位,其他事業單位當年招聘計劃中安排不少于5%的崗位。
今年1月11日
上海退役軍人學院成立
有力推動退役軍人師范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
扛得起槍
也有能力拿得好教鞭
讓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
家國情懷和陽剛之氣
從“兵教師”這里
得到滋養、生長和傳承
雖任重道遠,但已在路上
兵教師
加油
素材來源:福建師范大學、閩西日報
福建征兵、東南前哨、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