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標”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如果一個人面對同樣的事情,其評價或行為,會根據發生對象不同而截然相反,就能稱之為“雙標”。打個比方,假如某個人追星,對自己所喜歡的明星犯法百般洗白包容,對家明星犯法,卻拼命嘲諷譴責,這就是赤裸裸的雙標了。
寬于待己,嚴于律人是許多“雙標者”的通病,所以《論語》中有這么一句話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痹谶@樣的思維推動下,有的人特別喜歡從各方面拿標準綁架別人,卻疏于要求自己。
在全世界范圍內成名、引起大量關注、至今仍頻繁活動的“瑞典環保美少女”,就屬于此列。
這位“環保少女”我們并不陌生。她今年也才18歲,卻已成名數年,其身影時常出現在聚焦世界目光的重要場合,比如美國國會、TED講壇、聯合國氣候峰會等等,她儼然已經成了歐美國家一張“環保牌面”,其呼喊環保的“正義眼神”所到之處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細究她從成名到如今的表現,不難發現她幾乎就是“雙標”二字化身。這位名叫格蕾塔·通貝里(Greta Thunberg)的瑞典女孩,從小在社交上便有些障礙,這使她的心理日漸變得異于常人,她無法和身邊的同學玩到一起,總是安靜地坐一邊看花望天空,想著自己的事情。
偶然的一次機會,她看到了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環保紀錄片,此后,便決定做個號召環保呼吁低碳的“地球斗士”。其實按照我們的理解,真要低碳環保,可以去植樹,可以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不使用塑料制品,騎自行車出行等等,但格蕾塔的做法卻是“一鳴驚人”。
2018年9月,瑞典大選之際,格蕾塔逃掉了課程,舉著寫有“為氣候環境罷課”字樣的牌子坐在了國會門口,經過媒體渲染,這個本應照常上著高中的女孩行為成了世界正義標榜。
環保問題,世界各國本來都應該關注,畢竟地球是全人類的,工業化帶來的碳排放量增多與海洋污染等問題也的確警醒著我們。格蕾塔喊出了環??谔栔?,還發起了號召所有學生罷課、提醒各國注意環保的活動,將“環?!迸c“叛逆”結合在一起的活動,無疑讓青少年覺得很炫。
格蕾塔就這樣走紅了,甚至成為了歐美各國的環保招牌,她在公開場合激烈批評各國污染行為的模樣深入人心,影響力不斷擴大,不僅成為美國《時代》年度人物,甚至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她受邀參加各大活動,接受BBC電視臺采訪報道,大談氣候危機應該得到人類重視。
但凡與氣候環境問題有關的重要場合總能看到格蕾塔,她將矛頭對準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問題,甚至稱中國人不應該用筷子。
雖然并沒有看到她本身除了喊口號外還為環保做了什么實際行動,但仍有大批媒體將她評為環保第一人,她的追隨者更是越來越多,追隨者認為格蕾塔年輕勇敢,做了許多大人物都沒注意的事。
就像古語說的,日久見人心。環保與否,終究不是看嘴上怎么說。很快,就有關于格蕾塔自己鋪張浪費、言行反復打臉的爆料出來了。
她稱自己不會使用塑料品,卻被拍到坐在車上吃塑料包裝的方便食品,使用了木制餐具;
她稱自己為了低碳選擇坐帆船去紐約參加“青年氣候峰會”,卻被發現其團隊用飛機將帆船從紐約運回去,而飛機正是格蕾塔大肆批評的出行工具;
她說自己不浪費食物,卻被發現吃面包時扔掉面包邊;
甚至連她出現在氣候大會上時,也穿著塑料制的雨衣,好像完全忘了自己曾如何譴責一些國家塑料泛濫。
而格蕾塔“雙標”真面目暴露得最為徹底的時刻,便是在日本宣布將核廢水排入大海后,沒有任何的指責。我們都知道日本此舉將會對全球生態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惡劣后果,但這位喊環保喊得十分起勁的斗士,在核廢水事件上卻選擇沉默,除了轉發一條新聞外,沒有半句評說。
這樣的“環保少女”人設,終究淪為了笑柄。即使她如今仍然擁有名氣,仍然頻頻出現在西方氣候會議上,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她的所謂環保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雙標炒作,這樣的人其實非??膳拢麄冇肋h舉著放大鏡找別人的問題,站在道德制高點自以為是地維護正義自我感動。
國內發展太快了,幾年時間,國內的地鐵、共享單車、掃碼支付、高鐵等全部超出人們的認知,當然也包括工作尤其是強度。
如今的社會,真的是瞬息萬變。如果家長們還是按照以往的經驗去培育孩子,按照固定的模式幫他們選擇發展的方向,很大可能會完全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那么,孩子們如何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未來呢?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讓孩子成為現在的學霸,而是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唯有這種學習的能力,才是孩子應對未知未來的最好的武器和鎧甲!
針對孩子的學習問題,在一次采訪中任正非也語重心長地說過:”我們的未來只能靠自己人,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在于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娃娃抓起?!?/p>
但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孩子對數理化學科失去了興趣,剩下的只有各種試題和公式。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又怎么能夠擁有創新思維呢?
所以當初楊振寧回國看到這種情況后,就曾建議:“我們在培養下一代人才的時候,要特別啟蒙他們的數理化學科,從小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培養創思思維。”
要知道孩子在成長的階段,5~15歲是發展的黃金年齡,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啟蒙教育數理化學科,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那么就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激發科學家潛質。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