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罵學生是管理還是失德?
山東一女老師在上網課的時候因為學生沒有按照要求上網課,氣急敗壞皮口大罵,被學校行政處分。看到這個視頻之后估計很多學生、老師、家長都覺得習以為常,畢竟讀書的時候也體驗過老師在教室整節課破口大罵的情景。人一生會經歷很多老師,全國也有一千多萬老師,出現一些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老師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老師辱罵學生是不妥當的。學習師范的都應該知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在為人師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這是不以老師、家長和學生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就是教育規律。很多私底下一點都“不正經”的老師在和學生接觸的時候都立刻表現得“道貌岸然”,即是遵循“潛移默化”的教育規律,用現在學習心理學的觀念來說就是在學生“觀察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
可是,當這位情緒失控辱罵學生的女老師被處分的時候“不讓打不讓罵老師怎么辦”、“老師無法管學生”、“佛系老師”的聲音又出來了。
我們通過視頻可以看到這位老師在辱罵學生的時候完全是在發泄情緒,這種行為和“管理”學生組織課堂沒有任何關系。如此看來,那些同情這位老師的人、感慨無法管理學生的人到底有沒有分辨清楚“管理”和“辱罵”呢?有沒有區分“發泄情緒”和“組織教學”呢?
如果有能力區分,仍然同情這位老師被處分,這只能說明是“壞”了,如果無法區分“管理”和“辱罵”,這意味著缺乏基本的辨別能力,可以說是無法勝任老師的。
當然,更大的可能性是這些人根本沒有去看這個視頻,而僅僅是通過自己腦補情節而引起共情,對于此,建議盡量在了解事實的基礎上再進行判斷。
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事,老師在工作中情緒失控要比其他行業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而且危害也比較大。畢竟老師面對的是“弱勢群體”,老師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更容易傷害到孩子。所以老師保持好心情非常重要。
老師保持好心情,并不是說非常被“慣著”,不是說非得高人一等。這需要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內因,老師要學會控制情緒,利用理性和專業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另一個方面是外因,教育主管部門有必要對老師的情緒負責,盡量減少一些引起教師情緒劇烈變化的活動,比如一些羞辱老師的榜單之類,當然也需要家長信任和理解老師不要總是通過個別案例來妖魔化老師群體。
不管社會對老師群體如何看待,老師自己需要知道自己做的是專業的事情,面對的是弱勢群體,保持專業理性是工作必需,控制情緒也是老師必修之課,也希望外界不要通過羞辱老師尊嚴挑戰老師情緒控制底線,讓老師在實踐中提高專業、理性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事情。
作者:虹野
編輯:虹野
圖片:來自于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