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生對學歷的追求越來越高,今年考研報名人數457萬,招生計劃只有110萬,大約有300萬人落榜,但實際上落榜并不會阻礙大學生考研的腳步,國家線出了之后很多學生已經決定明年再戰了。
當代學生對學歷的追求是無上限的,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很正常,不過義務教育是最基本的,哪怕是不想上大學,9年內義務教育也必須完整讀下來。
如今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提升,義務教育普及度增高,除了偏遠山區沒條件讀書的學生以外,家長幾乎都會讓孩子讀完初中。
可自從中考提出普職分流調整為5:5之后,部分家長開始希望高中能納入義務教育,這樣就能取消中考,能給學生減輕不少學習壓力,想法很好,但是真的能實現嗎?
“取消中考,實行15年義務教育”,教育部的回應獲得家長支持
以前是想讀書沒條件讀書,現在是想讀書考不上高中,中考分流后普通高中的招生指標減少,升高中難度增加,初中的中等生徘徊在上普高的邊緣。
這一代初中生的家長深知學歷的重要性,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孩子能多讀書,所以一部分家長覺得中考應該取消,讓初中生都上高中,等到高考的時候再分流也不晚。
所以家長希望能實行15年義務教育,把高中的3年內納入義務教育之內,9年加3年是12年,還有3年是怎么回事?
還有3年指的是幼兒園,在一線城市上幼兒園的成本逐漸增加,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有的幼兒園一年的學費比大學還高,屬實是令家長身心俱疲。
很多年輕人都是因為教育成本太高才不愿意生孩子的,所以部分家長認為將幼兒園也納入義務教育中,能大大縮減教育成本,還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
站在家長的角度當然都希望孩子上學容易一點、費用低一點,但是真的能實現嗎?
教育部對此做出了回應,解答了網友的疑惑,明確表示網傳的“更改學制”傳聞不屬實,并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條件將幼兒園或者高中納入義務教育。
這個回應雖然跟家長所期盼的相反,但是大部分家長都是支持和贊同的想法,通過時間的推移家長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看待升學也更加理性,家長希望能少點壓力和負擔卻也清楚的知道中考的意義。
雙減之后,家長對中考分流有了新的定義,心態從慌亂到平和
剛提出在中考分流政策的時候,大多數家長是無法接受,有的家長認為中考分流對晚熟的男生不公平,初中生心智不成熟,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因為中考分流而錯失上高中的機會會損失很多人才。
還有家長認為中考分流時間過早,應該給大部分學生上高中的機會,能提高國民素質還能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做選擇。
但后來又迎來了雙減政策,不讓學生補課了,前有中考分流后有雙減,在雙重壓力下家長心態逐漸平和,也意識到了教育本就是不斷風流的過程,雙減其實是在推動中考分流。
家長對中考分流有了新的定義,現在大部分家長的想法是中考不能取消,有的學生上初中都不學習,上了高中更跟不上,浪費教育資源還浪費自己的時間,倒不如早點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有的家長總覺得孩子初中學習不好是因為心智不成熟、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只要給他們上高中的機會肯定能逆襲。
現實中初中成績差上高中逆襲的例子很少很少,初中是高中的基礎,基礎都打不好上了高中結果就是跟不上,然后成績倒退越來越嚴重。
所以現在還總想著取消中考的家長要清醒一點了,重新審視一下你家孩子真的適合上高中嗎?上高中究竟是學生的想法還是家長的執念?
筆者觀點
今年的考研國家線公布了,考研黨哀嚎一片,考研卷得越來越厲害了,而學生考研是為了啥?不就是因為本科學歷找不到好工作嘛,這足以反映出一個問題,現在大學生數量太多了,不是上了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的。
也許讓一個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上普高也能考上大學,但是在所處的環境中他的能力依舊是稍差的,以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來看,這類學生很難找到滿意工作。
與其擠在不適合自己的賽道中,不如選擇更寬敞且適合自己發展的賽道,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