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順利結束,而隨著考試的結束,考試的成績也成了考生和家長關心的事情。孩子能夠考上哪所大學,到哪一個城市讀書,高考的分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考結束之后,考生并不能夠快速的知道自己的成績。
而高考每一個科目結束之后,網上也會隨之公布相關試題的答案。就會開始校對答案,對自己的成績進行估分。通過估分,考生能夠提前了解自己所在的批次,而后開始進行學校和專業的篩選。
而這次高考結束后。網絡上很多考生都表示高考全國卷一超簡單,人均估分高達600多。對此,很多的網友卻表示:曾經我也把自己的分數估這么高,成績出來就哭了。
實際上,每一年很多考生自己的估分和實際的分數都有差距,而且這并非個例。之所以估分和實際分數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差值,主要是和以下的三個因素有關。
影響估分準確率的因素:一、"過松"或"過緊"
有些考生對于自己的分數有高期待,在估分過程中,遇到一些記憶模糊的題目,都會大幾率的算它是正確的。而這種"過松"的評分方式,就會導致自己估計的分數偏高。相反的,有的考生對自己的信心不足,每一個題目都會估少一兩分,這種"過緊"的方式來估算自己的分數,估算的分數就會比實際的分數要低一些。
二、被平時成績左右
很多考生在估分的時候,容易受到自己平時成績的干擾。像是估計語文作文分數時,有些考生會使用自己平時的分數,如果每一個科目都或多或少的被自己平時的分數左右,那么最后的估分與實際分數相差就會比較大。
三、特殊因素
高考試卷會經過電腦掃描,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考生的筆跡會比較模糊或者是看不清,所以這個時候老師給的分數就可能會不太樂觀。有的考生在涂卡時還可能出錯,但自己沒有察覺,所以估算分數時就會不準確。
掌握估分"策略",分數更加準確想要更準確的估計自己的高考分數,避免與實際分數懸殊過大,就要掌握幾個估分的"小策略"。
一、越早越好
為了保證對題目有較為準確的記憶力,所以考生想要進行估分,就要越早越好。在全部科目結束之后,就可以開始進行估分。否則等到記憶模糊了,這個時候再來估分,那么分數的準確率就會變低。
二、了解評分標準
高考中不同科目的估分評分標準不同,像是語文試卷的主觀題是按點給分的。而數學試卷中,如果學生的步驟正確,答案錯誤,也占有一定的分數。而步驟錯誤,答案正確,一般都不會給分。所以考生在估分之前,要注意詳讀高考評分標準。
三、實事求是
每一場考試學生的狀態不同,再加上高考帶來的壓力比較大。有的考生會超常發揮,有的則會發揮失常。所以在估分的時候,要注意實事求是,不要過多的去考慮自己平常的實力。
估分是為了讓考生知道自己大致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成績的排名。高考分數沒有正式公布之前,估分只是一個參考標準。所以估分過高,考生也要保持正確的心態。估分過低,也不用太過灰心。
關鍵詞: 新高考全國一卷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