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四中學流傳著這么一句話:走在校園里,遇見的每位老師都會“發(fā)光”。
四中的老師們到底會不會“發(fā)光”?不清楚,不過,倒是讓河南商報考學君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位老師——他戴著黑框眼鏡,彎彎眼,方方正正國字臉。
就這么一位看著“有點兒年紀”的男老師,卻被學生冠以“最可愛”的稱呼。
是不是很好奇?那就跟著商報考學君去領(lǐng)略一下“反差萌”老師董建擴,在鄭州四中的別樣人生吧!
最可愛“面冷心熱”少說教建立“積分獎懲制度”
見董建擴老師之前,河南商報記者已經(jīng)聽到不少關(guān)于他的“傳聞”:業(yè)務(wù)能力強,學生教得好,沒事兒就喜歡看書、和學生談個心……“面冷心熱”是這位班主任最好的代名詞。
“我可能不是那種特別會和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作為班主任,董建擴主張從“嚴”管理,做班主任要嚴格,讓學生先敬畏,后親近。
“首先,你得讓學生知道紀律的重要性,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經(jīng)過董建擴教導的學生,不管是外在穿著打扮,還是內(nèi)在修養(yǎng),自成一派。
怎樣才能讓學生從內(nèi)到外都“統(tǒng)一”?董老師自有妙計。
每天,學生需要跑操鍛煉身體,以便更好地開展一天的學習。董建擴堅持每天早起,陪著這群初三的孩子一起跑。
“一方面他們要畢業(yè)了,我想跟學生們多一些相處的時間;另一方面,就是想讓孩子們看到,老師一直跟他們在一起。”董建擴說。
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董建擴用初中生更容易接受的“積分獎懲制度”來規(guī)范孩子們的在校行為:作業(yè)寫得好被表揚,加1分;上課舉手發(fā)言,加1分;上課違反紀律、遲到了等,扣1分。
“學生說我是‘最可愛’的老師,可能也是因為我說教少吧。”董建擴分析。
最細致幫迷茫學生解心結(jié) 用閑暇時間給學生“定制”禮物
“我平常跟學生交流最多的,就是各種書籍的讀后感。”外表看起來不善言辭的董老師,也有跟外形相匹配的愛好:除了日常工作外,他最喜歡做的事兒,就是閱讀各類書籍。
董建擴說,自己是語文老師,多閱讀書籍有利于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會把讀過的書進行總結(jié),分享給我的學生。”
都分享點啥?“啥都可以分享!”
有青春期迷茫的學生,董建擴會從先賢故事中,為孩子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跟家人無法良好溝通的學生,董建擴也會從閱讀過的心理學書籍中總結(jié)方法,科學有據(jù)地“灌雞湯”。
“你離學生越近,他們給你的反饋就越真實。”董建擴說,因為學生們住校,董建擴平常就會煮些雞蛋、買點小零食帶給孩子們“改善生活”。“我還會給孩子們做他們專屬的演算本。”
看似木訥的“傳統(tǒng)”男老師,卻會利用閑暇時間,一點點去為孩子們“定制”禮物,這種“反差萌”讓學生們無法抗拒。
最長情
盡力給孩子們24小時陪伴
和家長做“盟友”
“跟家長們的日常溝通交流,也是我生活的重要部分。”讓大多數(shù)老師頭疼的家校溝通問題,在董建擴眼中,卻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情。
家長想多看看孩子在校的狀態(tài),董建擴就利用課余時間去班里轉(zhuǎn)轉(zhuǎn),給家長拍兩張照片傳到群里。
在他看來,老師和家長應(yīng)該是“盟友”的關(guān)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把學生當做紐帶,家長和老師之間也是有親情在的。”董建擴說。
而這種紐帶,可以說是最長情的陪伴:自己和學生吃住在一起,盡全力給他們24小時的陪伴。
從外在看似嚴肅,剛接觸就為孩子們“立規(guī)矩”的“嚴”師,到深夜默默一個人為學生制作演算本,沒事兒就愛找學生“灌雞湯”的“慈父”,再到愿意把家校關(guān)系轉(zhuǎn)變?yōu)?ldquo;親情”的好伙伴,董建擴走出了一條少有的“反差萌”路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