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倡導,盡量保證每天“300g奶及奶制品”。體現在消費端,市場對乳制品的需求迅速攀升:2020年全國液態奶產量2599.43萬噸,產量逐年增長,全國乳制品企業銷售總收入4195.6億元,同比增長6.22%。
而另一方面,糧食生產安全的報道頻頻出現,疊加人們對農產品需求的日益攀升,強烈召喚著糧食的產量的穩定和質量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食品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
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首要解鎖的是科技力量
深耕農業領域近20年,北京世紀盈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盈聯科技)在利用科技力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方面做了許多有益舉措。創始人、董事長丁帥認為:“在這個信息技術時代,數字化轉型已經滲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降本增效、節省人力等方面擁有巨大優勢,正是解決農業現有問題的最佳方案。”
盈聯科技以智慧農業為主要業務,為農業農村提供信息技術、產品研發、銷售、系統集成和服務,在大田種植和畜牧養殖方面都開展了廣泛合作。
大田種植方面,盈聯自主研發的農耕寶系列產品、自動駕駛系統、無人機植保等農業服務項目,構建起農業機械物聯網作業信息系統,使得以往傳統種植只能做到人均幾十畝的情況,有望在更高效的科技產品和組織方式加持下,提高到簡單作物農民人均管理3000畝,復雜作物至少人均管理1000畝的水平,大大釋放了人力對產量的限制。董事長丁帥先生說:“在盈聯科技的平臺上,農民不再是‘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形象,更不會出現人山人海的耕種場景。每一位農民都是千畝農田的設計師和規劃者。”迄今為止,搭載盈聯技術服務的農機已在新疆棉種植基地、中原麥田、以及東三省黑土地上廣泛作業。農耕寶系列產品以其作業精確、操作簡便、安全可靠,使盈聯科技成為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和中國農業機械化網推薦單位,為更廣大的農民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
苦練“內功”,服務全產業鏈,盈聯要做農業端的IBM
在畜牧養殖領域,盈聯科技一直以“做農業端的IBM”為企業愿景,在產品研發、軟件設計方面,走在行業的前列。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上,盈聯帶來了全世界最小的5G物聯網傳感器—— 不足6g的耳標。這個全場最小的最輕的畜牧設備,擁有全世界最輕便、續航可達3年、受光照條件影響低、穩定性極高等四項技術優勢,一舉將畜牧養殖設備的科技水平拉上新的臺階。董事長丁帥說:“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做好每一頭牛的貼心管家,還要讓企業降低管理成本、讓補貼精準有效,切實用科技做到‘農戶農企降本增效、金融和政府監管有效、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好’,保障生產出來的每一斤肉都質量穩定、每一滴奶都營養安全。”
在盈聯所搭建的畜牧系統中,未來的養殖戶們不僅可以用耳圈項圈等設備監控牲畜的生長、發情、產肉產奶等情況,還可以通過后臺的數據來調整飼養環境和飼料配比;另一端,盈聯用數據為農企農戶與金融扶持、招商引資之間搭建了一個可監管可追蹤的橋梁,讓金融更順暢地進入農業領域,敢扶持可監管;市場和流通側,也擁有垂直于肉類的B2B交易平臺“肉都督”,一站式輻射肉蛋奶所有問題。
過去的幾年里,盈聯在產品研發、全生態鏈建設、產業扶持等多方面“修煉內功”,圍繞農業建成了一個全系統多維度服務框架,于2017年就已經成為國內精準農業領域唯一一家資產證券化公司。隨著近幾年農業行業的轉型和發展,董事長丁帥先生展望:“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將時代推到了’軟件定義未來’的風口,公司會在智慧農業領域繼續深耕,保持公司站在專業領域的科技前沿,為我國農業比肩國際水平做好技術支持和產品服務,堅定’打造農業領域的IBM’的發展愿景,為農業數據向專業化、產品化、價值化轉型不懈努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