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中國電影又迎來了一個大日子。截至12月29日下午17時,2018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600億元大關。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有目共睹,能夠在票房上再創新高,并不令人意外。不過,有一些數字和現象,比票房紀錄更讓中國影迷和觀眾感到欣喜。
占據中國電影票房榜前四的,分別是《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統統是國產電影,就連席卷全球、風頭一時無兩的《復仇者聯盟3》也不得不屈居第五。可見,是一部進口大片就能在中國電影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的時代,終究是過去了。盡管仍有波折和坎坷,但中國電影在近年來所取得的進步和成績,是顯而易見的。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日趨理性化,普通觀眾對觀影內容的需求越來越高,更為關注影片的口碑和演員的演技等因素。以往,粉絲瘋狂追捧偶像明星,直接導致票房亂象的情況,已不多見。縱觀榮登中國電影票房榜前列的作品,從“流量為王”轉向“內容為王”的跡象非常明顯,中國電影創作者和觀眾,一起作出了明智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等電影,不僅在票房和口碑方面雙豐收,而且在輿論場上引來熱議。前者將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日益增強的存在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后者則體現出了難能可貴的人為關懷,感動了萬千觀眾。兩者的共同點,則是關注現實,關注生活。這絕非偶然現象,經過多年洗禮,中國觀眾已經懂得用腳投票,主動引領中國電影的創作方向。可以想見,今后,某些無病呻吟、嘩眾取寵的劣質電影,將越來越難從中國電影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了。
當然,盲目樂觀的態度亦不足取。至少在目前,某些國產爛片仍然讓觀眾糟心不已。回首2018年,依然有數部《阿修羅》《愛情公寓》《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等數部引發巨大討論的現象級“爛片”。如何根本上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水位?這依然是全社會方方面面仍需關注的問題。
可以看到,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出臺,中國電影在未來受到的扶持力度仍將不斷增強,國產電影將會更加成熟,廣大中國觀眾的精神生活也必將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