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們所講的人民幣現金,是以鈔票實物形態流通于市場,留存于經濟主體手中的人民幣現鈔。整體來看,人民幣的外在表現形式只有兩種,一種是存款貨幣,以數字化形態記載于銀行賬戶;另一種是現金,以鈔票的實物狀態散落于市場。
我們所講的現金,就是鈔票。由于存款貨幣已經是數字化存在了,大概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項目當前的主攻方向,是要將現金也數字化。大約如此。
貨幣史上,長期以來,貨幣以實物形態存在。只是銀行出現以后,一部分貨幣經由銀行體系運轉,貨幣轉化為銀行的記賬數字。隨著貨幣經濟的深化,銀行服務、轉賬支付成為貨幣經濟循環的主要方式,貨幣的形式,也逐漸以銀行貨幣(數字形態的記賬貨幣)為主。今年6月末,大約全部的貨幣供應量中,人民幣以現金形式存在的占到3.7%左右。
當前網絡支付、銀行支付已經非常發達,為什么還有3.7%的現金留存于市場呢?一是匿名交易的需要,人們使用現金,是要有意無意地躲避交易記錄;二是現金流通適用的場景范圍很大,有些沒有網絡、沒有銀行賬戶的地方,還必須使用現金交易;三是日常的習慣使然。
央行的數字化現金,即DCEP是什么樣子?據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介紹,它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不需要通過銀行賬戶就能夠實現價值轉移,就像用紙鈔進行支付的時候,DCEP能像紙鈔一樣流通。
也就是說,他們把現金由實物形態做成數字形態了。
數字化現金和實物現金有什么不同?
數字化現金最大的問題是匿名問題。盡管當前實物現鈔由于其上面的冠字號碼,有時也很難做到匿名,但在監控不及之處,實物現鈔還是保留有一定的匿名性的。數字化現金不同,它完全暴露在監管之下,可記錄,可追溯。DCEP的研發者也聲稱,他們可以采取有限匿名的原則,即在運營機構匿名,在央行實名。是否有點扯?
其次數字化現金的使用,需要如手機這樣的工具,還需要存儲賬戶,不像實物現金,沒有這么多的外在依賴條件。
由于DCEP還沒有真正投入使用,目前想象不出它相比實物現金有什么優點。有人講發行數字化現金可以節約央行的印鈔造幣的成本,但是,不要忘了,研究、發行和維護數字化現金,也是需要成本支付的。
有人講數字化現金的好處,比如說可以設置標簽,限制終端去向,優化部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例如數字化現金只能進行小額支付;甚至可以限制數字化現金只能在某個地區流轉;甚至可以限定支付場景和條件等。比如為了能夠使基準利率實時有效傳導至貸款利率,央行提供一種基于貸款利率條件觸發的數字貨幣管理方法和系統,向金融機構發行數字化現金(狀態信息設置為未生效狀態);金融機構發送的數字化現金生效請求,獲取所述生效請求對應的貸款利率;當所述貸款利率符合預設的貸款利率條件時,將所述數字化現金的狀態信息設置為生效狀態。如此可以確保利率政策的傳導。
且不說,當前的技術條件,如果想這樣做,在銀行轉賬支付若干環節也可以設置條件做到這些,沒有必要搞出一個數字化現金出來。如果央行搞數字化現金,是著眼于他們執行貨幣政策和監管的需要,這種(貼上數字霸權標簽的)數字化現金的前景,會是什么樣?可想而知。人們愿意使用這樣的貨幣,能夠放心使用這樣的數字化現金嗎?
至于有人宣稱的DCEP有利于人民幣流通和人民幣國際化,更是水中月、鏡中花,根本不沾邊的一廂情愿了。別說國際化了,就是在中國大陸的應用場景中,如果央行推出數字化現金時不強制取消實物現金流通,數字化現金能否在與實物現金的競爭中勝出,就很難說。
以數字狀態存在的貨幣,從時間上講,來到這個世界上已經有至少百年以上的歷史了;從數量上講,在中國至少96%以上的人民幣是以存款貨幣即以數字形態存在的?,F在學術界和業界熱議的數字貨幣,應當不是指以數字形態存在的貨幣,即數字貨幣不應當是貨幣的數字化。這一點應當是非常清楚的。
央行搞的DCEP,實質上是數字化現金,是將實物現金的數字化。如果從技術上講,這樣做是有意義的,因為當前的人民幣,只有現金沒有采用數字化形態而是以實物形態在流通。如果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央行如此鉆研,還看不到有什么應用意義,在人民幣流通上會有什么樣的改進。再之,你將現金也數字化了,數字化現金還是現金嗎?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涉及到交易習慣和倫理等很多方面,是值得審視的問題。
不管怎么講,如果我們認可數字貨幣不是貨幣的數字化,那么,數字化現金,也不能稱之為數字貨幣。至于將來是否能夠將中心化的數字化現金,搗鼓成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大約業內的和懂行的,沒有覺得DCEP是個多大的事情,只是央行在做人民幣支付結算機制優化而已,這是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問題是在對外宣傳上,故意將數字化現金譯成數字貨幣,有意無意地將其描繪成未來的主流貨幣形式,且央行相關負責人在對外演講中,有意無意地將DCEP與比特幣等進行比較。比如一位所長在演講中這樣說到:“后來發現有一個問題,因為我們的法定數字貨幣是M0替代,如果要達到零售級別,高并發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比較一下,比特幣是每秒7筆,以太幣是每秒10筆到20筆…可以設想,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發行數字貨幣…”
這一聽起來,在央行官員口中,似乎什么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等,好像與央行的DCEP是一類的物種。
每次一有央行數字貨幣的官宣,幣圈的情況不了解,反正股市上是要有一輪數字貨幣概念行情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